主题:  CNNIC报告 喧嚣过后的平实(转)

阿鼠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7
金币:37.3
发贴:2513
注册:2001/6/12 18:29:42
#12001/7/21 16:33:07
火辣的7月,中国网络市场已经历经了太多的喧嚣,王志东出走新浪、中华网被集体起诉,后来北京申奥获得成功。中国网民被大喜大悲包围,忘记了往年网络界最最精彩的一幕又悄然上演——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引人注目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又登场了。
网络发展步入“高原区”
想当年,出风头的CNNIC除了正常的报告外,还设立了一个“惹是生非”的网站排名。有不少网站就是为了这么一个排名,小动作不断,舞弊之风盛行,出尽了洋相,互联网中心因此而蒙尘。
为了“息事宁人”,从2001年1月起,CNNIC报告决定不再设置类似的排名,从此去尽铅华,返朴归真。中国网络一阵躁动、喧嚣过后的平实,反而让CNNIC报告因祸得福,日益显示出国家权威下网络咨询统计的价值。
第八期CNNIC报告显示3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网民群体增长首次放缓,2001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从2250万增加到2650万人,增幅已大幅减小。预计以后的网民数量增长还会持续减少,单纯依靠网民数量增长说明市场成长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网络步入了“高原区”,市场“跑步前进”的加速度越来越慢。
然而,尽管如此,中国网络市场也终不再是.com的处女地,它已经构筑了一个相对坚实的用户底部。与此同时,受到市场、资金和竞争的影响,网站数目由26万个减少到24万个,网络企业界洗牌的征兆越来越明显。
市场容量增长减缓,企业财务压力加剧,网民收入偏低,网络法律法规设置有待完善,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摆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突破极限的关口,营造网络市场的一片自由天地,网络工作者在收费电子邮箱、电子商务模式融合等方面作出了尝试。
263、新浪:收费电子邮箱投石问路
本次CNNIC统计结果给电子邮件收费打了一记“强心针”。过去用户平均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分别为每周6封和10封,最新的统计中两个数字上升到了8.2和12.9,增长不少,且电子邮件仍然以74.9%高踞网民最常用的网络功能之首。
勿庸置疑,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一块IT产业的“大蛋糕”,电子邮箱收费的话题也不再新奇。包括门户网站新浪、搜狐,专营电子邮箱的北京263,华南市场的21CN都先后宣布了电子邮箱收费。然而,去掉FREE标记的电子邮件如今还好吗?
具有电信身份的北京263早在1997年就“小声”说要电子邮件收费,一年以后正式试行。当时263在收费邮件的同时,保留了免费邮件。目前263已经聚集起10万收费邮箱用户,其中6万是企业用户,4万是个人用户。
现在收费邮箱分支的收入已占到263收入的1/4,收费邮件稳定企业商业模式,增强收入支柱作用日见显现。去年年底263又向该领域投资1000多万,推出一系列新的增值服务,如与软件商合作,提供在线杀毒的“邮箱杀毒”,与手机服务商合作,电子邮件转发手机的“移动邮箱”。
263虽说是“两条腿走路”,并没有把广告业务搁下,但其收费邮箱的决心可谓“铁了心”了。同样想要投石问路的还有新浪网站,这家网站向来是IT新闻的热点,这次他们预备推出的新浪收费邮箱也结合了门户模式的优势,邮件捆绑直接进入个人主页的“家园管理”和放置电子相片的“我的相册”。
与263不同,初试深浅的新浪网站生怕被“呛着”,所以小心翼翼,并不指望从邮箱上赚多少钱。当初门户模式的用户都是用美元“烧出来”的,新浪网站在2年之内,聚拢了2200多万用户。即使中国市场用户成本低到每个人十几美元,新浪也消耗了几亿美元了,尽管2200万用户的当量在中国首屈一指,在全球的中文网站中也能挤进八强。
假设这批用户中一半人拥有新浪提供的50M免费电子邮箱,每年新浪运营邮箱的成本就接近上亿,入不敷出的新浪不堪负担,何况这些免费邮箱利用率很低。有人估算,50M邮箱平均用到10M就已经非常了不起的,一般的用户只能用上5M左右,新浪的免费邮箱似乎免费过了头了。
从海外的经验看,电子邮件一开始大多数是收费的,只是根据用户需要具体分成“个人免费邮箱+收费的增值服务”、“个人收费邮箱+免费增值服务”,还有面向企业的“邮箱租赁”服务。以龙头企业AOL为例,其收费邮箱服务稳定、安全,具有很多特色服务,免费邮箱难以望及项背。
目前中国市场虽然逐渐走向务实经营,但是收费邮箱仍居下风,人均拥有率不到0.3个。据北京的不完全调查,面对每月15~20元费用,58%的网民不愿接受收费邮箱,21%的人要先看服务,考虑考虑再说。
263说,免费用户是繁殖收费用户的土壤。专家说,与免费邮箱的差异性、用户细分市场和性价比仍然是收费邮件的三道绕不过的门槛。忐忑不安的中国收费邮箱会不会被市场接受,似乎现在还没有定论。
DELL、卓越、易趣:电子商务的复兴
2001年以来,受尽市场分析家白眼的B2C电子商务概念再度复兴。这一次它卷土重来的理由是“符合消费者需求”、“实物交易”和“网络与传统紧密结合”。
CNNIC报告对电子商务的评价也是稳中有升,73.9%的网民不同程度浏览电子商务网站,31.9%的网民最近一年内曾通过网络商店购买过商品或服务,60.5%的用户把“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的桂冠给了网络购物。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正在持续升温,然而市场核心用户购买力不足的矛盾也在凸现。目前我国的网民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人均月收入不足1500元,他们的消费能力还不足以支持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另一方面,消费者传统的购物习惯、购物观念也影响了网络购物,大部分网民对电子商务浅尝辄止,持币观望。
网站也在专业化建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了电子商务大概念下各种分支模式的融合。DELL的直销、卓越的小领域B2C和易趣网的电子商务平台走到了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跨度甚大的合作就是电子商务市场分化竞争的产物。
DELL的品牌机是电子商务商品销售中的一大典型,属于“3C”产品。电脑及其配件历来是电子商务的宠儿,35.5%的网民在过去一年内实际购买过,46.4%的用户希望网络商务更多提供该类商品。标准化、科技化的产品网络营销大有前途。
DELL巧妙联手易趣,在上海滩刮起品牌机低价销售的旋风,其原厂重装机和样品机充当先锋。这些电脑经检测,都可以使用,硬件配置也还算合适,可因为厂家非常注重品牌声誉,不愿意随随便便销售,因而“待嫁闺中”,无人问津。

编辑历史:[这消息被阿鼠编辑过(编辑时间2001-07-21 16: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