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请大家都来听听我的牢骚,我心理不正常了!!!

ssss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0.0
发贴:137
注册:2001/5/16 0:50:58
#12001/10/19 23:50:36
请大家都来听听我的牢骚,我心理不正常了!!!
为什么我要活的这么累,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而别的人却可以活的很滋润.
我有个中学同学,现在好象是什么大中专毕业(大中专是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
在一个公司做电工的,据他妈说一个月的薪水是4K,而我学历比他高,却每月只
那可怜的2K+,还要一直忙于不断的学习中,一方面要继续深造,另一方面我又要
学习设计,因为那是我理想当中的职业,我真的有点累怕了,现在连女朋友都没有
时间谈.我觉得我走的路太艰难坎坷了,特别是看到别人比我优越,我就会觉得老天
对我太不公平.我不知道我的付出对不对,到底值不值得,是不是该继续走下去.
我现在极需大家给我做做心理辅导.
我等待着大家的回复!
btw:祝5弟越来越权威,越办越好.



5D精英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6
金币:10.0
发贴:2520
注册:2000/10/13 11:09:05
#22001/10/20 0:24:43
做电工有4k+?.....FT, 我也没有呢……

痛苦ing……


[img]http://www.5dmedia.com/users/ran/cloudsign.gif[/img] always ran...

Call Me Simon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2
金币:2.0
发贴:646
注册:2000/9/19 13:56:51
#32001/10/20 5:21:20
曾在经典论坛转贴过一篇文章, 比较长,希望对你有帮助

引用:

求索那个耐得住寂寞的群体

泉城山人于 2001.07.24 13:29 发表在随笔小札
www.rongshu.com/rss/viewart.rs?aid=512154

  寂寞是一种感觉:有的人终日处在热热闹闹甚至轰轰烈烈的人生格局中,却自觉世态炎凉、寂寞异常近而把自己的心泡在孤苦的浓液里饱受离群索居和孤家寡人之苦;而有的人生活在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境遇中,却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他们把困难的环境作为砥砺人生意志的磨刀石,用七彩的笔写下壮丽的歌。
  旧时文人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然亦不乏甘于寂寞之人。他们或官场失意,或科场落魄,由原来的不甘寂寞后来甘于寂寞了;或原本就不愿到那显山露水的所在去凑热闹,于是便躲进小楼别开洞天,过一种不为多数人所理解的日子,做一种多数人不做也做不了的劳什子。但恰恰就是在这种不为多数人所理解的寂寞中,他们往往不仅能够成就自己倔强孤傲的性格,也大多同时成就一番足以令世人咋舌的宏绩骏业。何以见得?我故乡的先贤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如明朝著名书法家邢侗即是一例。邢侗,山东临邑人,官做到陕西行太仆卿,不知什么原因,36岁上便辞官还乡,在故乡盖起了一座名为“来禽馆”的别墅,仿着王羲之的帖子练起书法来。经年累月,冬夏不辍,终成就一手好书法,大字雄健,小字猷媚,为海内外所珍,与董其昌、米芾、张瑞并称邢张米董,又与董其昌并称北邢南董。其著名书法《来禽馆帖》成为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除此之外,他还有29卷诗文集《来禽馆集》流行于世。其成就显然是卓而不群的。今年春上我回到故乡,在友人的陪同下,得以到来禽馆公园一游。那是个风和日丽、杨柳袅袅的日子,绿色的草坪拥抱着古香古色的曲径回廊和令人神往的小桥流水,使人油然生起一种知鱼之乐的忘我情怀。然而一走进邢侗纪念馆,心情立刻被一位旷世奇才的大智若愚攫住了:且不说先生那些熠熠生辉的书法作品的碑刻以及他的那幅被珍藏了将近500年的手稿真迹,即使他所临摹过的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如今在全国也很少见到的《澄清堂帖》这两通真迹碑刻,也足以堪称国宝了。我粗略的查阅了一下,邢侗从退隐还乡到去世之前的25年里,几乎是抛弃和忘却了官场的一切,从而在默默无闻中把自己的书法推向了一个朝代书法艺术的巅峰。这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了。然而深思这奇迹的背后,我们不能不发现:寂寞,原也是一种很好的境遇,只是看你用什么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它了。在寂寞中找不到自我定位的准星,消沉或者放荡无羁了,你也就自暴自弃了;面对寂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或于别开洞天处自寻其乐,或于默默无闻中炸响惊雷。到那时人们再来看你,你将是云中的鹤,雪中的松,展翅的大鹏,翱翔的苍鹰……
  这样的人是卓而不群的。这样的人又确实是有一个群体的。正是这个群体,铸成了民族的精钢,锻就了民族的脊梁。回首历史的群峰吧,那站在最高处的民族英才,常常是在人生的旋涡中耐得住寂寞的非显赫人士:刘勰性耽山水,终生与大自然为伴,因而成就了开中国文艺理论之先河的《文心雕龙》;汤显祖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依然告别明王朝北京礼部观政的高官厚禄,甘愿去一个藏在深山老林的遂昌县做一个人微言轻的七品县令,在人们“汤临川,汤临川,不住京城住深山”嘲讽中,既辅助了帝业,又写出了名振中外的《临川四梦》,成为文学史上堪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陈景润除了他的数学世界,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成了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的佼佼者……所有这一切,无一不在向人们说明一个道理:耐得寂寞柔亦刚。
  怀着崇敬与求索,我上路了。
  我要去探询这个群体成功的秘密。


  一

  这是一条鲜为人知的路。
  沂蒙山怀抱里的莒县,有一个远离县城70华里的村落——刘家庄。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名,加上怪石嶙峋的自然环境,叫人很难把它与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联系起来。即使你进了村子对所有的成年人问起刘勰是谁,恐怕除了个别有文化的人能略知一二,多数人只能是茫然不知所云了。然而,就是这个穷乡僻壤的所在,却不仅养育了刘勰,而且是一个开中国文艺理论和文章学先河的刘勰。这件在常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却由刘勰付诸于现实了。当我反复诵读那五十篇旷世美文和《梁书。刘勰传》中关于“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十余年,遂博经纶,因区别部类,录而述之。……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乃负其书候(沈)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鬻货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的记载时,不仅顿生纵然三拜九叩亦难表心底敬意的情怀。是的,刘勰在写完《文心雕龙》、并“为时流所称”之后,到定林寺做僧人去了。然而,他的《文心雕龙》却升华成中国文艺理论的千秋宝典。只要人们读起他那掷地有声的骈体文论,体味一下他对山川日月、三才八极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各种文体的精辟论述你就不能不为他拍案叫绝。谁能说他是孤独寂寞呢:那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呀!没有“格物知致”的努力,哪能获取如此深刻的感受?当我在蒙蒙细雨中登上浮来山环顾定林寺先生的故居时,情不自禁的驻足良久,沉思良久,望着那个神秘的藏经楼,心想:这其中一定有许多玄妙绝伦的宏论。先生那颗神游八极的心,该是容下多少古往今来啊。
  无独有偶。瞻仰定林寺不久,我有了一次到湖北蕲春出差的机会,使我有了对一个人物的了解。这个人就是用毕生精力为祖国医药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李时珍。在此之前,或许我也大而化之的知道李时珍是《本草纲目》的作者,但仅此而已,再深一点便一无所知了。及至走进蕲春公园,面对先生那面目清癯的雕像,我才下意识地感到:这又是一个在默默无闻中用生命铸就了辉煌的灵魂。当明朝中叶规模巨大的手工业作坊和许多新兴的商业开始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初步形成时,这位出身于中医郎中世家的濒湖先生,在精研古籍和医典的基础上,有感于历代本草谬说颇多。于是,便入深山,尝百草,下民间,搜药方,历时27年,撰成《本草纲目》52卷和《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五脏图论》、《命门考》等一批重要的医学著作。当友人将一套精装四卷本《本草纲目》送给我时,面对这部长达150多万字的科学巨著,我不能不感叹再三:这是怎样的一部书啊,仅载入中草药就达1892种,其中有374种是李时珍本人亲自发现后增补进去的。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巨著不仅纠正了前代本草中的若干谬误,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图,对每种药物的产地、性味、形态、采集方法、炮制过程、药理研究、方剂配合等作了详细叙述。尤其是在药物分类方面,根据药物不同性质,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蚧、畜、禽、人等十六部,每部分若干类,共计62类。这是一部多么浩大的工程!二十七年,近一万个日日夜夜啊。你能说他是寂寞的吗?面对浩如烟海的动植物种群,做如此精细的鉴别与选择,那是只有将自身融入和物化后才能取得与大自然互相交流的信息与情感的啊,这该是一个多么绚丽多彩的世界!
  从形式和外表看,这些先哲们是寂寞的。但事实上他们不仅不寂寞,而且大都有着一个令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世界。而支撑这个精神世界的,是天赋,是悟性,更是人的意志和品格。有志者无寂寞,智者从来从来不与寂寞为伍。只有那在生活的道路上厌倦了奋斗并接受了颓废带来得孤独与消沉的人,才会被寂寞捉住空虚的心。


  二

  人生在世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目标。高官厚禄、肥马轻裘、显达于世是一种境界;自甘清贫、抱朴守真、唯美是求是一种境界;造福人类、建功立业、为国争光也是一种境界。这其中就有一个文野之分、雅俗之别。所谓“不入俗流”者,何也?就是不愿与世俗的、低下的潮流为伍。而越是世俗低下的去处就越常常是鱼龙混珠、良莠麇集、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寂寞倒是不寂寞了,但是却常常搅的你别别扭扭、魂不守舍,功不能建、事不能做。于是,便有耐不住性子的人扔下几句“骑牛遥遥过前村,短笛横吹隔垄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买个黄牛学种田,两间茅屋傍林泉。为官为吏都是客,明月清风不要钱”的小诗当隐士去了。然而,真正的智者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抱定忧国忧民的志向,于逆境中夺一条纵然是布满荆棘的路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嘉靖29年到万历38年的60年,是中国历史上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期,日益腐朽的封建统治导致的官场黑暗愈演愈烈。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汤显祖从13岁就显示出超群的才华与智慧,14岁进学,21岁中举,以一孝廉而文名扬播天下。当时的权相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啖以巍甲”(《明史》230卷《汤显祖传》)。然而,汤显祖却拒绝了这种接纳权势博取功名的做法,以至他几次春试都没有考取。直到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第五次上京会试才靠中进士。而做了官的他依旧秉性不改,毅然回绝了时相申时行、张四维的接纳,宁愿失去选为庶吉士的机会,而到南京去做太常寺博士。以后又历任南京詹事府主簿、南京礼部祭司主事。万历15年到17年发生全国性的特大灾荒,执政的申时行对此熟视无睹,直到万历19年才派私人杨文举到江南料理荒政。这期间,整个朝政大乱,一班朝臣不思报效朝廷,终日陷入争权夺利的明争暗斗。汤显祖见此忧心如焚,便借万历19年闰3月适值星变的机会,写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既弹劾了申时行及其奸党杨文举、胡汝宁等人,同时又以婉转的方式对皇帝的昏聩进行了大胆的非议。当然他也因此而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去做一个小小的典史去了。直到第三年才又升为遂昌县知县。而恰恰是他在谁昌的这5年,使他广泛地接触了民间生活,施展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以至于在万历24年神宗朱翊钧借收矿税为名搜刮民间金银的时候。他终于忍受不了这种黑暗政治的折磨决计投劾回家。谁知他的这个请求不但不被批准,反而在两年以后将他追论削籍。桀骜不逊性格在官场的屡屡碰壁使他感到与其耗费大量精力在官场兜圈子,不如借事言情,给人间的真善美一个歌颂,给假丑恶以无情的鞭笞。从此他又拾起自己在考中进士之前写作《紫箫记》的旧业,开始了作为剧作家的创作生涯,相继推出了《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等传奇。尤其是《牡丹亭》演出后,对社会所起到的效应几如沉雷猛炸,成了与《西厢记》、《红楼梦》齐名的以反封建为主题的传世名著。以至于杭州湾畔的那个受到大妇凌辱的弱女子冯小青在决计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饱蘸着泪水写下“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世人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的诗句。
  这段在江西临川听来的故事,曾几何时在我的心中徘徊,以至久久不能散去。时至今日,只要一翻开《牡丹亭》,还常常被先生那“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致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冥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情怀感染的激动不已。我常常这样想:看似寂寞的人其内心世界却未必寂孤,他们的心灵视像中一定有很多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与之促膝交谈。瞎子阿丙难道不寂寞吗?但一曲《二泉映月》包容下一个多么幽雅的精神世界:从人与人的如泣如诉到人与大自然的絮絮对语,美妙绝伦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这正是他那超凡脱俗的悟性达到极至的外在表现。由此我又想到了那位“劝君莫叩富儿门,劝君莫弹食客铗,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的曹雪芹。他也是在告别了世俗的喧嚣后才专心致志地写出了《红楼梦》啊。有一次,在北京的香山上我与友人谈论起曹雪芹的这首诗,一位同志不无感慨地说,如今的许多按耐不住性子的人非常急于成为红学家,不知道他们在研究自己的课题时是否还原到当时曹雪芹写书时的心境?我想,这话是有道理的。尚不能以曹氏写书之心来诠释它,岂不是望文生义式的胡乱猜想?“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可半句空”的要求,就是要人们有一点自甘寂寞的精神吧。


  三

  平衡是一种最美丽的稳定。所谓“于无声处,听取一片蝉鸣”就是把这种平衡的艺术驾御到了炉火纯青程度的外在表现。智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修正随时可能加身的寂寞与孤独,始终将自身置于美丽的稳定之中,进退自如的驾驭着生命的风雨之舟到达理想的彼岸。万历年间,江西宜兴有一名叫昊十九的人,工诗善画,屡屡有人邀他出山做官,偏偏赶上此公生性孤傲,或许也是看透了官场的腐败,竟隐姓埋名地研究起朱砂瓷器来。其所制之器,色料精美,诸器皆佳,尤以流霞盏、卵幕杯为最胜。据传其器色明如朱砂,极其莹白,瓷质薄能透见指纹,每枚重仅半铢,壶底皆有“壶隐道人”的落款。就是这种壶中日月,伴随先生度过了一生。所谓“壶中乾坤大,眼前日月长”当与此有关。诗人李日华曾就此事作诗云:“为觅丹砂闹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流霞盏,去泛兰亭九曲船。”
  写下这段故事,并非是说美丽的平衡都是在悠哉游哉中才能实现。事实上有许多平衡是只有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包括巨大的牺牲才能完成。当然,这种付出是无怨无悔的。
  2000年7月,当我第一次登上云南省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时,同行的云南省民委的杨建波先生告诉我,当年的徐霞客就是在这个地方被冻伤之后,被8个纳西族汉子抬下山又用轿子一直送到江苏扬州的。
  要不是建波的提醒,我竟没有意识到,我这次从广西来,所经过的路线正好是当年徐霞客作第二次万里之行时所走过的路。在桂林七星岩,热情的导游就曾告诉我,崇祯九年,徐霞客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游历之后,次年四月就到了广西,先后游历了兴安、桂林、阳朔等地,51天里写下了40多篇游记。尤其是他关于七星岩周围山势、洞景的那些所见所闻所感,真可谓字字玑珠,篇篇传神。当我重读那些精彩描绘的文字时,就像跟在先生的身后随他一起做探险式的游历,一种幽深奇绝的朦胧感历历如在目前。到了贵州,不管是在飞瀑直落的黄果树还是在花团锦簇的花溪或是水流湍急的天河潭几乎处处都有徐霞客的遗踪。及至这脚下的玉龙雪山,就更使人想起徐霞客的伟大来。他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弱冠之年也曾顺应世俗,“俯就铅椠”,但在应试失败之后,就决心挣脱科举的枷锁,埋头于他真正感兴趣的古今史籍、舆地图经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毅然选择了“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在广泛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不顾异端邪说之讥,毅然对图经志籍提出了怀疑:“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纪载来,俱囿于中国一方,未测浩衍。”尤其是他对长江的考察,改变了长期以来“岷山导江”的说法。在出游的三十多年里,他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至太华,西南达云贵边陲,足迹所到相当于当时的14省。这种选择在他看来,就是一种最理想的平衡。尽管在考察中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但一经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却不仅摆脱了许多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而且可以穷山川江河之美妙,历人迹罕至之险恶,从而为别人之不为,写别人之不屑,以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填写一项事业的空白。而这一伟大行动的最后一站,就是在这玉龙雪山中的鸡脚山。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峰,面对终年不化的积雪,我们怎能不怀念这位享誉中外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且不说我们如今的出行大都是一种享受型旅游,即使我们有心体会一下当年先生的心境,在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负载下也很难体会先生当年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就更难还原到他当时的那种胸怀。或许他当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日后回成为祖国的一份宝贵财富,但他却容不得自己的的心血付诸东流。据说,先生从鸡脚山下来被纳西人送回扬州以后之所以很快病倒,除了双脚瘫痪、失去行走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行将结束游历之前,连续几年的日记手稿都被那个随从的小丑偷走了。这才是导致先生一蹶不振的原因。三十年的出游,三十年的艰辛,他都顶过来了,但当自己的辛勤劳动受到伤害时,他却支撑不住了。何也?心中平衡遭到了破坏。由此可见,在战胜寂寞中,实现心理的平衡是多么重要。
  堂堂五千年国史,耐得住寂寞、战胜寂寞的人实在是浩如烟海。当我们检点历史的链条时,那些最闪光的环节常常是由他们来完成的。他们是金子,他们是一个熠熠生辉的群体。




5D荣誉斑竹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5
金币:10.0
发贴:3292
注册:2001/5/24 10:01:29
#42001/10/20 10:28:41
2K+不错拉,我才1K+,而且工作累的要死
我岂不是更痛苦
又不是所有的电工都拿4K,只是他运气好而已
但再仔细想想,还有人比我们更痛苦
再说你不断的学习,这是好事,这是锻炼你的机会
在将来这个社会里,什么是价值,你比我明白的多

关于女朋友,我不想多说,因为我也没有女朋友
这一点,我经常也想不开
曾几时,也找过心理咨询
不过我想,在不久的将来,真正的爱情会降临在你我的身上



sui.smile~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3
金币:16.0
发贴:1169
注册:2001/10/14 15:47:39
#52001/10/20 10:53:39
哇~~~,既然他是一个电工,能拿4k+,证明他肯定是一个出色的电工~~(电器维修工程师?:))
,肯定十分努力,学历只是一方面,大家只看到了4k+,没看到人家背后的辛苦呢,这个时代
没有侥幸,因为没有那么傻的老板!我们要做的,唯有努力,学习,再努力,再学习~~~

~~~~~~~~~~~~~~~~~~~~~~~~~~~~~~~~~~~~~~~~~~~~~~~~~~~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