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80后出生的,有几个开宝马

蘑菇头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0.0
发贴:144
注册:2006/8/4 9:07:50
#12006/9/28 11:09:44
80后财富新贵:该出手时就出手


  不论是文化市场,还是新经济市场,当许多人还认为是60后或70后人的天下时,80年代出生的人已在不知不觉中浮出水面,并试图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新一代的崛起;其中,李想、戴志康、韩寒等人,无疑是80后新贵的典型代表。

  身价过亿的“高中生”李想

  现在,“李想”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1981年出生的他,1999年开始创业,在短短几年时间,他率领团队使自己的网站一跃成为全国众多IT专业网站里的第三名。2005年公司利润达到一千多万,2006上半年利润是去年全年的两倍。而创造这一商业奇迹的就是仅有高中学历的李想。作为泡泡网首席执行官(PCPOP.COM),李想的身价将近两个亿。
  “两个亿是媒体按照20倍的市盈率算出来的,事实上这个数字是不靠谱的。”李想说,“即使有,那也是纸上财富,目前公司价值接近这个数,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个人有那么多钱。”
  李想表示,所有的钱都会用于公司的发展,自己不会留什么积蓄。“我现在每个月花费大概三四千元,”他指著自己身上那件淡红色的衬衣,“这件衣服也不过两三百块钱。”
  对于李想的异军突起,有些人认为纯粹是运气,而事实上,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是一种必然。
  第一次接触电脑,李想还是初一学生,到了高一那年,他按自己的要求配置了一台价值八千多元的电脑,当时每月的上网费将近七八百元,“上网的费用是我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得的稿费。”回首那段岁月,李想显得波澜不惊。
  1999年,念高三的李想办了一个名为“显卡之家”的网站,“那时候,我每天早晨四点钟起来。”李想说,“一直做到七点钟,然后才去学校。”
  这些付出很快得到回报,由于网站发展迅速,不久,日访问量就达到一万多人次,加之用户的口碑相传,很快,广告商开始给李想的网站投钱,每个月有六千多元。
  “对我而言是面临一个选择,一方面自己喜欢媒体,自己做一个网站,就是经营自己的媒体;另一方面这个媒体当时已经开始赚钱了,所以当时比较果断地选择了做网站这条路。”高考前夕,李想决定放弃高考,全力以赴做网站。对儿子的这种选择,李想的父母显得相当开明,并没有过多干涉。
  泡泡网正式成立之前,李想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当盈利不成问题时,李想开始琢磨如何才能使公司的利润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算是闭门造车吧,自己懂些技术,办网站纯粹是一种兴趣爱好,”李想表示,“泡泡网正式商业化后,我们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作为我个人来讲,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领先的技术加上自身的勤奋,泡泡网的实力和规模迅速壮大,公司员工也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三十多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管理有明显纰漏,”李想回忆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和员工沟通不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人对员工进行培训,现在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前不久,李想在新东方对面的中国电子大厦租下1400平方米的办公楼,“我认为我比一些四五十岁的企业家还塌实,”李想说,“我一步一步,每步都很塌实,因为我很清楚,创业是一个过程,不是说只要去创就会有业。至于你问我算不算成功人士,我的回答是,在我脑子里就没有成功这个概念,只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于什么是他该做的,李想的回答毫不含糊:“创一次业,做一次并购,实现一次上市。”他重点强调,“我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这几个目标。”

  开宝马车的戴志康

  和李想一样,戴志康也是响当当的网络新贵。从2003年收入几万元,到2004年几十万元,再到2005年的几百万元,一路走来,戴志康表现得闲庭信步。现在,他的正式身份是北京康盛创想公司CEO,年龄虽小,抱负却大,“希望公司能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对人们有价值、有帮助的事情来。同时,希望我们与用户、产业建立一种共赢的关系,实现良性发展。以我的能力,一定做不出世界上最成功或最具规模的企业,但也许可以尝试做一个让员工、用户感到十分自豪和满足的企业。”戴志康表示。
  不喜欢上学的戴志康因为对电脑、编程著迷,初中时成绩就不怎么样。
  “我的老师、同学甚至同学的父母也都很自然地认为‘这孩子完了,不务正业了’,我无所谓,不过我的确由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变成了一个很有理想的人。”戴志康坦言,到了大学以后,他依然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大一的时候我也想著好好学习,可学了半天,成绩始终中等。这可能也跟我选的专业有关系,它太落后了,直到大四时才学黑白电视机是什么原理,而且这些东西花时间还学不明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戴志康去了某电影论坛,当他发现那里拥有10万注册用户时,一个创意诞生了:“如果有一种软件,能在一个社区论坛的服务器上装一个,光一个用户就带来10万人,100个是1000万,1000个就是1亿,”戴志康决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软件的开发。与此同时,他的课程也亮起了红灯,大学4年,他得到的是三次纪律处分,15门功课不及格,对此,戴志康的看法是:“我是真正把时间花在我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如果某个时候我觉得十分需要某方面的系统学习,我会寻找合适的深造机会。”
  当社区软件研发出后,戴志康将它挂在网上,让大家免费使用,目的是为将来找到好的工作赢得资格,当他决定自己创业时,免费无疑就是浪费了,这时,离毕业不远的戴志康决定要收费。“没想到很不成功,原来免费使用的人都来骂我。”戴志康说,“搞了半天,结果被人骂得狗血喷头,我很沮丧。后来500元没有卖出去,我觉得反正也卖不动,还不如价格高一点,烘托得品质也高,1000元时还是没有人买,最后价格提到2000元时才卖掉。”
  当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的事东奔西走时,勉强毕业的戴志康却成了香饽饽,某公司甚至提出3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而戴志康却选择了放弃,他说:“赚钱对我来说一直都不是大问题,就算我没有上大学,我出去打工,也会有不错的收入,所以我要从事能承载得起我未来的工作。揣著自己读大学时赚的50万块钱,来到北京,开办自己的公司。”
  意识带来财富,戴志康抓住了机会,在80后新人里,他是第一个买宝马车的。财富意味著什么?当戴志康拥有足够多的钱时,他又会选择怎样的生活?
  对此,戴志康的回答是:“财富首先是解决衣食住行问题的,这样我可以安心工作,不必为这些生活基本要素所拖累。在我有时间的时候,有条件和资本去享受生活,以免闲下来不知道干什么。另外还需要一些钱,赡养父母和回报帮助过我的人,除此之外,就仅仅是个数字了。有足够多的钱的话,如果我在工作或创业,会仍然像现在一样,把钱投到公司里,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在休息的话,我会去当老师,另外做个兼职的投资人,把钱投给需要资金的年轻创业者。”
  谈起同龄人,戴志康表示,“他们大多有著不同的特长和共同的弊病,我们必须正视并改正这些弊病,才有可能在商业社会中立足。同龄人中,无论择业还是创业,在某一方面做得好我认为都很值得钦佩。但多一些自知之明,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喜欢赛车的80后作家韩寒

  “福布斯2005名人榜”上韩寒以年收入100万元综合排名第99,这和韩寒作品的畅销是分不开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迄今为止,已经卖出一百九十多万册,稿费超过两百万元。
  当某些80后还在向父母伸手或是沉溺于网游不可自拔的时候,韩寒每个月买杂志都要花掉一两千块钱。“赛车前,玩的进口车3个月换一辆;出门一定要住五星级酒店,结账的时候我是仅有的那十几个不要发票的人。”韩寒说,“扔在赛车上的钱也有两三百万元了。”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韩寒花钱也没有计划性,“没钱了就去银行取,有一个月我记了一下账,用了30万元,我都不知道怎么用的。”
  对此,韩寒并不满足,他说自己的目标是“全国年度总冠军,然后卫冕”。
  如果没拿到冠军怎么办?面对问题,韩寒的回答充满了男人味:“如果没拿到冠军,就继续努力。”现在,韩寒将爱好和精力的95%分配给赛车,其馀时间留给写书。赛车和写作之外,喜欢唱歌的韩寒还于今年5月在网上推出了个人首支单曲《私奔》的MV。“说实话,唱得一般,MV拍得也一般,而且韩寒在里面太耍了,让很多人觉得受不了。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第一次玩,所以我觉得也还行了。”一位资深音乐人在看过《私奔》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尽管这种观点占有一定比例,但这并不影响韩寒的粉丝一如既往支持他。

  创新:80后新贵的成功秘诀

  面对新人辈出,徐静蕾在接受采访时说,“80后已从底层开始往上混了。”从李想、戴志康、韩寒等人身上,我们确实看到了这样一种迹象,尽管目前他们还只是典型的案例而已。长江后浪推前浪,既没有遭受上世纪70年代苦难,也没有经历80年代改革的80后,懂得抓住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能有今天的成绩,固然与他们自身的勤奋努力密不可分,但这些财富新贵无一不是具有冒险和大胆创新精神的。
  像李想、戴志康这批80后创业者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创新能力很强,敢于尝试,想做就做。不像70年代的人干什么都瞻前顾后,以致错过很多机会。面对这批新财富人士,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如此评价:“但他们的问题是自我意识太强,而管理企业是要靠组织体系和团队协作。因此,靠一个好的创意可以成就一个企业,但企业做大以后怎么管理好,这可能是80后企业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80新贵财富单

  李想:身价两亿元人民币,1981年生,泡泡网CEO,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1亿以上身价,时间不过短短4年。
  戴志康:身价过亿元人民币,1981年生,康盛世界CEO,靠做软件起家。
  韩寒:身价400万元人民币,1982年生,作家。其第一部小说《三重门》迄今为止发行了190万馀册,稿费超过200万。
  赵宁:身价过亿元人民币,1983年生,非常在线CEO,2003年休学创业。后成立非常在线,做IT专业硬件。
  高燃:身价过亿元人民币,1981年生。MySee总裁。财经记者出身,2003年进入IT界创业。
  茅侃侃:身价过亿元人民币,1983年生,MaJoy总裁。2004年正式创业。
  郭敬明:身价300万元人民币,1983年生,作家。成名作《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两本书的发行量均突破100万册。





蘑菇头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0.0
发贴:144
注册:2006/8/4 9:07:50
#22006/9/28 11:11:07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snowdrop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2
金币:2.0
发贴:542
注册:2006/3/19 11:12:20
#32006/9/28 14:51:42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特例.

90后开宝马也很正常啊.
倒是觉得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消费观念不太一样。

偶们院里有好多个开着白呀黑的宝马的,不过还总有几个经常骑破自行车的,

据说这几个人才是院里的牛人.这么一说,倒觉得那开宝马满院跑的有点那个了



我有BLOG了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4
金币:16.8
发贴:2209
注册:2003/1/22 2:08:39
#42006/9/30 15:26:28
我想出山;



芥末杨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7
金币:12.0
发贴:5669
注册:2002/8/7 8:44:31
#52006/9/30 21:49:30
茅侃侃的项目我觉得折的可能比较大,作出来后3年内不可能盈利,而其项目的维护成本相当高,所以能套现就赶快套,否则身价是虚的,不能与货币等同


下一个目标:吴哥窟

跳舞的牛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3
金币:0.4
发贴:889
注册:2006/4/1 16:19:58
#62006/10/1 10:18:50
韩寒:身价400万元人民币,1982年生,作家。其第一部小说《三重门》迄今为止发行了190万馀册,稿费超过200万。
郭敬明:身价300万元人民币,1983年生,作家。成名作《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两本书的发行量均突破100万册。
现在80后的300.400的有的是,
这两个不能算。买的起BMW就怕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