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首略带悲伤而又坚定的歌曲.很久很久以前听过,再次听到是在岩井俊二的<凤尾蝶>中作为主题歌出现.第三次听到是和梨小资betty沉香屑在新天地的某酒吧内传出来.燕尾蝶那虚无惊艳而又凄美的格调和my way的忧伤与坚定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挥之不去.当我们奋斗了,疲惫了,听听 my way 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202.102.9.97/music/m/movie/cd02/mp3/movie0205.mp3 电影原声版
java.usc.edu/~javier/Canciones/tmp/Sinatra-Way.mp3 原版Frank Sinatra爵士大师歌曲版
Writer(s): Revaux/Francois/Anka
And now, the end is near;
And so I face the final curtain.
My friend, I'll say it clear,
I'll state my case, of which I'm certain.
I've lived a life that's full.
I've traveled each and ev'ry highway;
But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Regrets, I've had a few;
But then again, too few to mention.
I did what I had to do
And saw it through without exemption.
I planned each charted course;
Each careful step along the byway,
But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Yes, there were times, I'm sure you knew
When I bit off more than I could chew.
But through it all, when there was doubt,
I ate it up and spit it out.
I faced it all and I stood tall;
And did it my way.
I've loved, I've laughed and cried.
I've had my fill; my share of losing.
And now, as tears subside,
I find it all so amusing.
To think I did all that;
And may I say - not in a shy way,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For what is a man, what has he got?
If not himself, then he has naught.
To say the things he truly feels;
And not the words of one who kneels.
The record shows I took the blows -
And did it my way!
爵士大师介绍:
Sinatra出身贫寒,他的父母亲都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因此他根本没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中途辍学,选择演唱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当时由于他藉藉无名,很难获得唱片公司的合同,因此哪里能够挣到钱,哪里有观众,他就在哪里演唱。在此时,他的演唱只是他谋生的手段而已。然而他天生一份歌唱家的嗓子,在加入“霍布肯四人演唱小组”之后,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注意。在1935年一次由广播电台举办的业余歌手大赛中,他们的乐队夺得了大奖,当时的奖项名字叫做“梅杰·鲍维斯业余天才小时”。他的小组在获胜之后,取得了同鲍维斯合作参加巡回演出的机会。后来他参加一部电影的拍摄,当时他试演的角色是一位脸涂黑了的男士,这种角色产生的影响力很难说是好还是坏。从1937年到1939年,这支乐队一直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叫做“生锈的船舱”的街头餐馆中演唱。从1939年起,他开始在WNEW电台的“舞曲天堂”节目中演唱,以此谋生。
三十年代未,哈里·詹姆斯离开了Benny Goodman的乐队,转而组建自己的乐队,当时他最先联络的歌手就是Sinatra。在1939年的夏天,Sinatra和詹姆斯的乐队录制了一首歌曲,曲名是《全部或一无所有》,这首歌总共卖出了八千张。在这张唱片发行的最初还未计人Sinatra的名下,因为他的名气还不大,还难以吸引听众。可是在1943年当哥伦比亚唱片公司重新出版此曲时,这首歌竟然成为了排行榜的冠军曲。
1940年Sinatra和道尔西开始合作录音。当时他的演唱由一支名为穿花衣服的管乐器吹奏者的合唱四人组伴唱,这支四重唱组中包括了约·斯塔福德和康尼·海思斯。这支乐队和西纳特拉一起走上了银幕,这是第一部由西纳持拉出演主要角色的电影。但是,《拉斯维加斯之夜》并未如他的歌曲一样受到观众的欣赏,这部电影既未赢得观众,也未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然而事实上此时的Sinatra已经成为了商业上的偶像崇拜的目标。他在1940年至1943年期间的一系列影片都受到了欢迎。
1942年,Sinatra已经成为了一位引人隔目的歌手。他买下了当初和道尔西定下的合同,成为了一位自由的歌手。在1942年他在派拉蒙剧院演出了一个月,当时的合作者是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Benny Goodman。当时的演出盛况空前,人们争相睹大师的风采,都想亲眼见一见他们心中的偶像。在1944年Sinatra的回聘演出竟然造成了交通阻塞,大约有两万五千青少年歇迷拥挤在街道之上,壮观的场面几乎使人忘记了这还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他为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录制了他首张个人独唱音乐会。而在其后的十年里,他先后录制了86张个人唱片,其中有33张成为了排行榜上的前十名。这种业绩在今天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Sinatra是当之无愧的天皇巨星。音乐上的成功促使Sinatra重又萌生了上银幕的念头。
在1951年他的婚变成为了报纸争相报道的话题,他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南希,同著名影星爱娃·加德纳结婚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义之举,南希成为了人们同情的对象,西纳特技和加德纳则成为了受谴责的目标。与此同时,在五十年代初盛行于美国文艺界的麦卡锡主义也把矛头指向了西纳持拉。
在1946年,他赢得了一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特别奖并作为赞成宗教和种族宽容的代言人的努力建立起他作为自由主义者以及具有进步思想的个人主义者的声望。也许在这与实际相差甚远,但在公众的眼中,Sinatra确实是值得广泛尊重的。他的这种声望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直到他支持的党派换成了共和党。
1954年,Sinatra再次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他成功地出演了影片《从此到永远》,这帮助他走出了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低谷期。
六十年代,西纳持拉重新确认了他在爵士乐坛的地位,他先后录制了有唐·科斯塔和尼尔·海夫蒂编曲的专辑。另外,还和Count Basie合作。
他曾经退休过一段时间,但在1973年他录制的《奥尔的蓝眼睛又和从前一样》爬上了排行榜的第十五位。他的下一张专辑成绩也不错,进人了前四十名,这张名为《西纳特技一主要事件》的两张唱片装的专辑中因为一些乏味的素材而显得杂乱无章。在1980年已经65岁的Sinatra重返排行榜,此次他推出的是专辑《三部曲:过去,现在和未来》。
西纳持拉的私生活简直就可以写一本书。他的一系列婚姻丑闻,在旅馆和夜总会中的意外事件对于俱乐部老板,演艺人士,评论家的谣言以及报复,还有同黑帮的瓜葛早在基蒂·凯莱并不著名的传记出版之前就充斥于大大小小豹报刊和杂志中。
作曲家介绍:
保罗·安卡是50年代的一位才华横溢、曾一度被视为青春偶像的歌手。他于1941年7月30日生于加拿大的渥太华。12岁时,他试着模仿他人之风格跻身于流行音乐界。1656年由厄尼·弗里曼(Ernie Freeman)制作,他为Modern唱片公司录制了第1张单曲《我承认》(I Confess),第2年于美国纽约同罗弗·博伊斯(Rover Boys)同台演出,后经罗弗·博伊斯搭线,他与ABC公司的唐·科斯塔(Don Costa)签约并录制了《黛安娜》(Diana)。这是首献给一位他所钟爱的女友的爱情歌曲。其中有句歌词道:“我风华正茂、你却风烛残年。”此曲跃居美国流行歌曲排行榜第1名,唱片的全球销售量近900万张。此后保罗·安卡创作了一系列名歌金曲:《孤独的男孩》(Lonely Boy)、《把你的头靠在我的肩膀上》(Put Your Head on My Shoulder,1959)、《早恋》(Puppy Love,1960)。其中《早恋》表达了他对安尼特·法尼西罗(Anette Funicellow)的崇拜之情。
保罗·安卡并非大众文化刻意塑造的偶像。他的成功是幸运和智慧的产物。50、60年代期间,在埃尔维斯·普雷斯利(PRESLEY,ELVIS*)那雄健舞台风格与”好汉”帕特·布恩(BOONE,PAT*)那忧郁的演唱风格之间,保罗·安卡选择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的听众大多是12-14岁的少女,在“披头士”(BEATLES,THE*)、“修士”(MONKEES*)以及“奥斯蒙德兄弟”(OSMONDS,THE*)等到达之前,她们还未能拥有自己真正的明星。而安卡却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了青春少年的苦闷,他的歌曲可以便她们如痴如醉。此后“奥斯蒙德兄弟”演唱组演唱了大量安卡创作的歌曲,使安卡的音乐再次为人们所瞩目。
作为一个多产的词曲创作者,安卡不仅为自己写出了诸多名歌金曲, 同时他还为其他歌手写歌。在其演唱摇滚乐之前,他便为西纳特拉写了一曲名为《我的路》(My Way),此外还给汤姆·琼斯(Tom Jones)创作了《她是个女士》(She’s a Lady)。改唱摇滚乐之后,为巴迪·霍利(HOLLY,BUDDY*)创作了《不再介意》(It Doesn’t Matter Anymore)。安卡不仅是位杰出的音乐天才,而且是一位精明的生意人。1962年,安卡与ABC分道扬镳而与RCA联手之时,他从ABC手中将他的母带发行权全部买回。当时,他的唱片销售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达3000万张。此外,他的歌曲创作以及在其他方面的投资都取得了显著成功。
60年代,安卡常常以幕后策划者身份出现,是他使史蒂夫·古德曼(Steve Goodman)、约翰·普林(John Prine)在流行音乐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1970年之后,安卡突发再创作的冲动,离开RCA之后,他先后与Buddah和United Artists等公司合作。1974年,在里克·霍尔(Rick Hall)的马斯尔·肖尔斯(Muscle Shoals)录音棚,他录制了《你得到了我的宝贝》(You're Having My Baby),虽然此曲显得多愁善感,但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979年和1983年,他与迈克尔·麦克唐纳(Michael McDonald)、肯尼·洛金斯(Kenny Loggins)以及米特·洛夫(MEAT LOAF*)乐队的卡罗·德·维托(Karlo de Vito)合作,先后出版了《头版头条》(Headlines)和《走在正道》(Walk a Fine Line)两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