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2/9/27 11:57:52
中国的经济学家大部分是"国有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我说的国有,是指他们的工作单位是国有的。这种国有身份我早想指认出来,却一直憋在心里,现在终于WTO了,心里话不得不说。
经济学家讲了那么多市场经济的好处,私有化的好处,而他们却端着公家饭碗,享受着计划经济的种种妙处,真让人心里打个大问好。他们有关改革开放的主张能用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吗?我想了很久,答案是不能。因为你将经济家们完全彻底地放在他们热烈欢呼的市场环境中,他们多半会饿死。少数敢于这么做的真正勇士,据说日子很不好过,有的连房租都交不起。既然国有的环境这么好,他们当然不愿"私有化",不愿下海了,不如呼唤别人去市场化更好。
说得这里,有人可能想到鲁迅杂文中厨子与食客的故事。食客很挑剔,乱评厨子做的饭菜这不好、那不好,厨子急了,说:既然你这么多意见,不如你做给我看看?鲁迅认为厨子态度不对,食客天生就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用到国有经济学家身上也一样,你出了这么多关于私有化、市场化、股份化的建议,作为食客,我们也可以提意见啊!如果经济学家们像厨子那样反诘道:"有本事你也弄些私有化、市场化、股份化的建议给我看看?"那么,我会告诉他们,我的建议就是取消经济学家的国有待遇,因为他们中许多人经常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的著名经济学家的国有待遇非常好,担任国家任命的行政职务,掌管着国家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享有一份国家的专家津贴,时不时还到庙堂作报告。我想,你有这么好的国有待遇,就不应理直气壮地叫别人私有化、市场化?也没有什么资格安慰下岗工人了吧?事实恰好相反,正是因为自己有国家任命的行政职务,掌管着国家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享有国家的特殊专家津贴,经常给最高领导出谋划策,他们才觉得有资格四处演讲作报告,告诉人家市场化和私有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仔细想想,真是天大的悖论!
有人可能反驳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经济学家不管在国有或私有单位工作,均不影响他们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我觉得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值得疑问,那怕是最像科学的计量经济学方面,我也没看到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有什么成就。相反,中国经济学家自己的身份特别暧昧,一方面,他们享受国有的高级待遇,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得到企业或其它民间的经济支持,或在国企民企业兼职,"一国两制"好处捞到之后,他们还可以说,我们也介入市场化的运作。
最让人莫名其妙的,是著名经济学家担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职务。上市公司既然是国有控股,独立董事就应由非国有身份的人来担任,这样才有"独立"可言。国有经济学家其实是"国家干部",组织上想派一个"又红又专又名"的人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工作,行使监督职责,自然是派国有经济学家去最放心。中国股们实在太冤了,这回又被人玩了一次概念游戏。
我不知道WTO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我知道WTO之前,国有经济学家的身份与他们的言论是相冲突的,至少他们的理论和建议不能用在自己身上。作者:钟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