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2/11/16 18:18:58
“一根长长的发丝,可以量出你多少的孤独?”女友忽然这样问。
“一厘米,也只有一厘米。”
这是一个黄昏,近处高楼的阴影投射在马路上,被来往的车辆尽情的碾压。女友一边玩弄着鬓角的发丝,一边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
我们沿着一条尽是落叶的小巷走向深处的一间咖啡馆——那是幢红色的小屋,门前挂着只精巧的风铃,有人进来时,细碎的声音让内里的客人感觉温馨。
我和可心每晚都会来这个地方。而这里的客人往往都是些上班族,乘着夜生活开始之前,在咖啡的香气里舒解一下紧张的神经。
他(她)们身边或许有朋友,但眼睛偶尔会在顾盼的不经意间显出迷茫和孤独,虽是一闪而逝,却如寂寞的午后下起的空灵的小雨,湿润起他(她)们原本木讷的表情,显出思想的自由。
我一向认为,人是应该有点孤独的,哪怕只是一厘米的样子。因为上帝不会给我们一个完美的心灵,虽然孤独是心情的副产品,却代表着人性的丰满。
咖啡屋的主人是个女孩,和可心差不多大,只是显得文静,她总是静静地站在吧台后面,看着客人来来去去,偶尔微笑一下,也显得清冷。她给我的感觉就像秋天的雪花——孤独得诗意。
可心与她是好朋友,据说曾经是同学,我没有留意。因为每次来到这里,我只是坐在一边,品着咖啡,呆呆地看窗台上的那盆吊兰,再就是静静地听音乐。
她们的交谈对我来说仿佛太平洋上的另一座海岛的风声。而我是这一边的海岛,默视夕阳余辉扫过斜对面的房屋的檐角。
于是这一天结束了,结束得毫无征兆,当我和可心走出来,我看到咖啡馆女孩脸上的微笑,于是我忽然开始理解什么是孤独。
女孩之间的交往,我不是很懂,只是在她们的语言世界里,那些负面的情感都可以用同龄同性人之间思想的缠绵来弥补。
每天的咖啡屋之行,我无疑处在她们意念的边缘,因为介入不了那个世界,但不是被抛弃,相反感觉着她们的幸福,来自眼神间不知不觉的情感流露。
再次走进小巷,可心都会靠在我身上,她偶尔会说:“有个男朋友真好!”
我问:“什么!”
“没事!”她淡淡地笑着,像棕榈树的树叶上残留的霞光,孤独而不失落。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个女孩也有男友,只是他住在城市的另一方。在那里,每天可以看到日出和日落,而风吹着,有草叶在沙沙作响。
于是忽然感觉:也许有人比自己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