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好学习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12005/2/27 11:25:35
为了便于自己连续观看,把zhuzhu文字抄一张纸上
最初由无敌ZHU发布
(一)视觉触摸

学习画画其实就是学会观看,正确地观看,这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不单是靠眼睛来看。我所说的【看】是一种观察,除了眼睛之外,它还要充分利用其他感官,要让所有的感官都积极参与到这种观察中。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中把绘画艺术解释为一种【右脑模式】,我们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我们习惯性的思维都是运用严谨、逻辑化的左脑,而右脑的天性却是活泼和无拘无束的。所以学会画画就是一个开发右脑思维的过程。

我们首先做的一个练习叫做【纯轮廓画】,可能你的左脑对于这个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一点都不感兴趣,但是它却能够有效地改善我们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让我们开始学会用右脑去思考。

在开始练习之前,你必须准备一下道具。找一张白纸(一般的打印纸或者信纸就可以),撕下一个正方形的小块。然后揉搓那个纸片,形成了一定的皱褶,但是不要揉出过多的皱褶。使用的工具可以是传统的铅笔和画纸,也可以是软件加上数位板,或者是在线涂鸦板,总之一切可以利用的绘画工具都可以完成这个练习。
——————————————————————————————————————————

练习方法:

1.把小纸片放在一边,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定。确定好你的铅笔或者压感笔或者鼠标在纸上或者空白文件上定位。

2.转过头看左手边的小纸片,盯着纸片上的皱褶开始观察。你可以想象自己在用目光触摸那些皱褶所形成的轮廓边线,同时右手的笔开始记录感官的信息。

3.在绘画的时候不要看纸上或者电脑上自己画的结果,只是盯着小纸片看。也许你会觉得非常难受,你的左脑忍不住开始抗议了:这太无聊了!请你忍住这样的冲动,集中精力,慢慢平静下来,真正地投入到那些视觉触摸上。你可以按顺序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看得慢一点,仔细一点。慢慢感受轮廓线条的起伏和互相交错。

4.为了让这样的视觉触摸更加有效率,你可以用一些潜在的形容词来暗示自己正在画的轮廓。比如【狭窄】,【急促】,【舒缓】,【锋利】。或者用一些和小纸片根本没有关联的名词,比如【刀】,【鞋子】……这样的心理暗示会给你的视觉触摸带来更实在的心理依靠,你也会从不知所措,到慢慢地进入角色,最后完全沉浸在纯轮廓的视觉触摸里。

5.在绘画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提起画笔,争取一笔画到头。在没有完成视觉触摸之前,千万不要看你画的结果!
——————————————————————————————————————————

在完成了这样一次视觉触摸的练习以后,你也许会对那一大堆乱糟糟的线条感到困惑,我学到了什么?如果再回忆一下你刚才的作画过程,你就会发现你从来都没有这样认真和投入地去观察一样事物,这样的投入和暂时的忘我状态非常重要!这是培养你的右脑思维的重要手段。很多时候我们画出的东西总看上去不尽人意,原因大多在于我们观察得太肤浅,或者根本就没有投入地去观察。

这样的轮廓画练习随时都可以进行,一次练习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一开始你会非常不习惯,但是慢慢地,你会喜欢上这样【左脑休克】的练习的。虽然纯轮廓画并不能让你迅速学会画什么,但是它可以让你的视觉细胞更加灵敏,对于今后的绘画训练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请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练习,不要敷衍了事!


纯轮廓练习的基本作业数量是每人5张,每次练习后都可以旋转那个小纸片,然后进行新的练习。练习之后,希望大家写一下学习笔记,把你学习中的感受整理一下,这样对今后的绘画训练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点提示:

也许你面对这么多的皱褶会无从下笔,你可以集中观察一个区域,然后跟着那些褶皱经脉慢慢地蔓延开,总之要集中精神。

他的体会:
再次体会了一下视觉触摸的感受,感觉自己的思想和意念更加容易集中起来。而且似乎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视线在凹凸不平的表面在触摸,手和眼睛的协调性也有了一些提高。

我把纸片翻转了几次,感觉每次开始视觉触摸的时候是在走一条迷宫,从一个口进入,沿着那条小溪,慢慢向前走,看到了一片树木,绕了过去……前面又是一座山峰,慢慢爬上去,一个悬崖!突然又掉了下去……

很奇妙的视觉感受,我的手几乎没有费力或者刻意地去画什么,不由自主地就跟着我的视线在一起触摸形体轮廓。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22005/2/27 11:34:02



(二)《打破常规》

描绘出绘画的过程似乎相当简单:观察对象,记下轮廓或者形状;在脑海里面将那个轮廓或者形状保留片刻,而后在还有很深记忆的时候把它画下来。观察,记忆,作画。其中前两部分将是决定性的作用,而真正的用手绘画只不过是下意识地在记录思维的信息罢了。还记得前一次的【纯轮廓练习】吗?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作画方式称为【盲画】,间歇性的盲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出被画对象,因为观察和思考是第一位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学过的知识所困扰,也会因此形成一些习惯性思维。因此在规则和观察起冲突的时候,应该考虑观察,而暂时放弃规则。尽量保留纯视觉的意识。也就是说,去观察某个事物,就好像从没有见过它,不要被事物应该是怎么样的假设所困惑。所以,每次碰到困惑或者混淆的时候,就问自己:我看到了什么?”

这次我们的练习内容是画自己的手,不要担心是否学过骨骼和肌肉的解剖知识。我们这次会从一些全新的角度画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手有手指,也知道那些手指有一定的生长规律和长短之分。但是如果从指尖的角度看手,它看起来就不那么顺了。这样的角度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大相径庭,此时就需要你有勇气坚持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接下来的练习中,你将用自己的左手做一些别扭的姿势,让它看起来并不像我们习惯思维中的手,然后用线条把你看到的那些轮廓画下来。在写生的时候可以采用间歇性的盲画,可以多一些暗示性的形容词汇。

你可以把自己的左手做成如图的便扭手势,让它看起来不像正常的手。如果你是左撇子,那么就动用你的右手。

【再勾勒】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犯的错误持否定态度。对于一个作画者来说,这样的态度毫无帮助。在绘画过程中,反复尝试是不可或缺的。画出线条,然后与对象的轮廓进行比较,毫无疑问会发生变形,而其中的一些需要加以改正和调整。你可能会擦掉那些线条,然而新画上去的线条可能还是在老地方。因为没有绝对准确的线条,只有相对准确的关系。因此可以把那些错误的线条保留着,根据这个为基础,在旁边画出更为精确的线条。这个过程叫做【叠笔】。

【叠笔】有2个优点:

1.你无须浪费大量时间去擦线条,而可以把这些时间花在更好地观察对象上。

2.带有叠笔的作品看上去显得更有活力。叠笔说明了绘画是一个富有生气、不断变化的过程。
——————————————————————————————————————————

作画心得:

我也是第一次从那些奇怪的角度画自己的手,我试图把手势变得自然一些,看起来会好画一些。不过我还是喜欢有点挑战的东西,于是我暂时忘掉自己在画手,而是把那个手势看作是一些纯轮廓的交错和延续。

既然要忘掉自己在画手,从更客观的角度去感受纯视觉的东西,不如把那些手指的组合想象为一堆香肠,手掌间的堆积更像是婴儿的小PP。哦,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至少可以让人心情愉快。

我采用了间隙性的盲画,效果还不错,当你专注观察了,下意识画出的线条反而是相当精确的。在绘制过程中我没有用橡皮工具,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叠笔,最后把主要的线条再加强一下。

大家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注意几点:

1.正对手指的角度一定要画,这个是规定动作,其他的动作不作限制。你竖一个中指写生,我也管不着。

2.采用纯轮廓的线条绘画,不要画明暗和光影。不需要机械的【直线取形】,用自由的曲线绘画,线条要跟着你的【视觉触摸】走。

3.绘制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要体会【盲画】和【叠笔】的重要性。

其实大家不必顾虑那些透视或者是结构。和【纯轮廓】练习一样,找到一个出发点,然后开始线条旅行。我就是从拇指开始画,当然我把它看作是一根萝卜或者是竹节。然后根据这个线条走向连绵到其他的【香肠】……采用间隙性的【盲画】,这样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每当你落笔有犹豫的时候,不妨停下笔,投入地再看一次

1.首先不要当手来画,因为一些概念思维会阻碍你的思维和观察。

2.不要担心线条的流畅,而是应该关心你的思维和视觉触摸的流畅。

3.开始阶段要更加关心你的练习过程,结果暂时不重要。要允许自己犯错,这样才会想办法去纠正。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32005/2/27 11:47:03
(三)《形状语言》

伟大的印象派画家爱德华.莫奈曾经说过:“自然界中没有线条,只有色块,彼此映衬着。”对任何一个画家来说,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极为重要。它点出了提高作画水平的一个重要诀窍。每个【色块】都有一个为我们作画所用的形状。

画形状比画物体容易得多,用形状语言来绘画可以避开我们的一些习惯性思维。通常再复杂的形体也可以归纳简化成简单的几何形状。一些偶尔性的诱发词汇和潜在对话很有用,比如那个形状是否会逐渐变细,最后成为一点?”“它是笔直的还是弯曲的?”“这个形状和旁边的形状比较如何?更大还是更小?在这些潜在对话和诱发词汇中,我们用的不是事物语言(山脉,树木,手,头发),而是形状语言(拉长的三角形,细长的矩形,半月形,橄榄形)。


用这种形状语言来作画,我们的意象最终为成为山脉,树木,手,头发……。这就像魔术师的把戏一样,越是使用形状语言,而暂时避开事物语言,最终所画的就越像观察到的事物。因此画的是什么真的不重要,在学会根据事物的形状去观察事物以后,就什么都可以画好,什么都一样对待:人物,建筑,动物,风景……因此不存在我不能画或者不会画的事物,只有你不会用正确的形状语言去观察和表达的事物。

【阴形】和【阳形】在美术中一直被当作两个术语沿用,比如一把椅子,如果用黑白两色来区分,那么白色部分代表物体的【阳形】,黑色部分就是【阴形】。我们习惯 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阳形】上,毕竟那个就是被我们描绘的物体。我们很少注意共享轮廓边线的【阴形】。比如我们画一把椅子,我们的左脑会浮现出很多关于椅子的【常识】,比如椅子的四条腿是一样长短,坐垫的尺寸必须能够坐下一个人……但是这些习惯性的思维常常会困扰我们画出真实的事物。因为透视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的视觉变形,会让椅子看起来并不是四条腿一样长短,也不会四条腿都在一个水平面上。坐垫看上去可能很窄,上面根本不能坐一个人……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就是:根本不需要画椅子,而是把椅子周围的空间画出来。这些空间就是【阴形】。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右脑思维模式】,也许你的左脑会抗议道:“这听起来太荒谬了!我要画那些空间干什么?我画的是一把椅子!”在接下去的练习中,你马上就会知道谁的观点和方法更能让我们顺利地画出一把真实的椅子,哪怕你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什么透视学,你也一样可以画出令人信服的事物。


把黑白颠倒一下,现在开始去观察椅子周围的空间形状。

椅子的【阴形】绘画练习步骤:

1.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阴形】的形状上,试着说服自己那把椅子已经不见了,变成粉末消失了。只有那些空隙是真实的。同时尽量克制自己的左脑思维,忘记所有和椅子有关的常识。

2.可以先从一个最大的形状开始,然后根据这个形状画出其他形状的比例和位置关系。像玩智力拼图一样,一个形状扣着另外一个形状。可以尝试一些内在的诱发性词汇:“这个空隙形状的宽度和我刚才画的那个相比怎么样?这个形状的夹角和旁边的那个相比如何,是大还是小?这个形状的边线延伸会到达另外一个形状的哪里?

3.最后用色块或者是铅笔排线填充所画的阴形形状,完成本次的形状练习。结果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你通过仔细描绘那些空间形状,反而得到了一把真实的椅子。

他的体会:

先尝试了一张练习。是一个痛苦的大脑休克练习。我拼命说服自己去看那些空间形状,忘掉椅子的存在。我从左上角的阴形开始,根据形状线条的起伏,也采用了一些间隙性盲画。

突然发现一边画线条,一边把阴形涂抹出来会更加容易比较和校正形状的比例和特征。哦,不错的办法。这样我直接可以从形状的角度去观察和对比一些关系。作画的过程也变得更加简单一些。

这个图中的上半部分是一些带有弧形的空间形状,下半部分是一些棱角分明的三角形。有点玩智力拼图。我反复调整着这些形状之间的位置,比例和关系。除了画准单独的形状之外,我更加注意形状之间的串连关系和相互的位置关系。

最后我涂抹完了所有的【阴形】,哈,确实得到了一把看起来不错的椅子……



除了画椅子之外,还有很多生活用品或者是场景可以用来做这样的【阴形】练习。尽量克制去观察【阳形】,或者介入任何习惯性的思维。


发现剪刀和钥匙也是不错的【阴形】练习题材。把剪刀或者钥匙放在桌面上,观察物体周围的空间形状。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中强调绝对【阴形】的观察和作画练习。我觉得适当看一下【阳形】也没有罪过,毕竟是共享一条边线的。看一下阳形,也算是对画准阴形的一种有效补充吧。总之用形状语言来观察事物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阳形好画就画阳性,阴形好画就画阴形,我想这样的交替思维应该不会引发神经崩溃。

可以反复练习,可能再次练习的感受会不一样,理解程度也会加深。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42005/2/27 11:57:49
(四)《面目全非》

当一个图像被颠倒放置时,所有的视觉线索与已有的不符。由于得到的信号很陌生,大脑被难住了。即使这是一张我们很熟悉的面孔,在垂直翻转图像以后,已经【面目全非】了。接下来的练习我们就要画这样的【面目全非】,这又是一次严重孽待左脑的【罪行】。

首先请你尽量克制翻转图像的冲动,或者把自己的脑袋颠倒过来观看,虽然我提供的图片中的MM是粉有姿色滴~~~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视觉触摸】,【叠笔】,【盲画】,【形状语言】的技巧。把眼前颠倒的事物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对待,你画得不再是一个人头,随便把它当作什么。也许面对正常的图像,反而会有太多的习惯性思维的干扰,颠倒以后也许是一个集中注意力,重新观察审视事物的一个好方法。

不要担心你从来没有画过头像,或者经常画不好头像,因为这个图像已经颠倒了,它暂时不是头像,你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匹萨饼或者是一根胖胖的玉米棒子。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先从形状语言的角度去观察对象。先从画面的某一个点或者形状开始,,并结合【阴形】把它们画出来,注意视觉触摸和间歇性的盲画。然后根据那些大的形状,逐渐分割那些小的形状,像玩智力拼图一样。多一些诱发性的暗示词汇,“这个三角形看起来比较尖一点,右边的三角形看起来比左边的大”……

请完全避开你的习惯性词汇系统,不要想我在画头发,我在画眼睛。它们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不要在意你具体画什么,你只是在尽力完成一次有趣的拼图练习,你的眼睛里面只有各式的形状和形状之间产生的联系。

为了强调【形状语言】,我用黑白灰区分了一些主要的形状,这样画起来更加方便一些。我从左上角的曲线开始,观察了左边的【阴形】,自然地画出了那条弧线。接着是右边,然后是2个三角形,顶上还有两个梯形……

仔细观察完全颠倒的事物确实很不习惯,几次我都把脑袋倒过来看看,自己究竟画了些什么,不过因为没有执行过垂直翻转图像的指令,倒过来看也看不出什么。很痛苦地画完了所有的形状,然后翻转恢复了图像。

大家的练习可以自己去寻找素材,然后颠倒原图进行练习,先不要找太复杂的图,以免你失去耐心,毕竟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你中间【作弊】了,那么就是你自己的损失,你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右脑锻炼机会,不要怜悯你的左脑!

一下子颠倒画人像是有点难度,可以先从简单一点的东西开始,比如花卉,风景,建筑,动物的参考图片。或者把一些生活用品倒过来摆放,进行写生,比如把饮料瓶倒过来写生……

不要因为倒画的结果不【像】而灰心。关键是体会这个绘画过程和观察习惯的改变。也许倒画会画出正画所无法画出的个性美,这个就是观察和视觉体验的魅力。

我觉得倒画可能不是最精确,会造成一些局部的偏差,但是对于大关系而言,却是高度准确的。比如上图的狗头,整体动态和倾斜度相当准确~~~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52005/2/27 12:16:37
(五)《感受体积》

【体积】这个词很容易造成困惑,体积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绘画的本质是【形状语言】,那么形状的本质就是体积。形状是一个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二维平面,体积则是增加了厚度的三维形体,这种三维性质是与生俱来的,不受光影变化的影响。

体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重量感,当你闭上眼睛,有人在你的手里塞了一个苹果,你首先感受到的是苹果的重量感,然后是球体的感觉。很多初学者会把苹果画成剪纸状的形态,这个就是对于体积和重量意识的缺乏。

体积的构成因素是转折面,对于那些棱角分明的物体,我们很容易理解块面的定义,所以在很多绘画训练课之初,老师都会布置一些块面石膏的写生练习。但是自然界的物体是千姿百态的,很多物体的转折面非常含糊不定,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去理解对象的体积和重量感。

很多教科书上都会写道: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是所有物体形态的本质。如果你学过3D软件,那么很多用来建模的基本工具也是这些最基本的形体。所以首先要对于这些基本形体的体积概念有所了解。立方体的转折面构成比较好理解,基本的形状就是转折面的构成。球体的体积感可以理解为2个圆形的平面进行了分别的360度翻转。因此可以把体积理解为面的翻转延续的结果。

达芬奇画鸡蛋的典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小达的老师为什么要让他画N多鸡蛋捏?原因就在于要用鸡蛋的体积概念去理解人的头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五官的表达上,而忽视了整体头部是一个类似于鸡蛋体积的球体。所以要学会观察复杂对象的本质,这种本质就是体积。

图中的MM,我们可以把她的头部理解为鸡蛋型的球体,脖子类似于圆柱体,衣领是两块有厚度的扁平体。

【笔触】是绘画独特的表现语言,笔触来自于绘画工具留下的痕迹,铅笔、毛笔、炭笔……不同的工具留下的笔触都各不相同。笔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了塑造体积和表达转折面。

所以笔触排列的方式也就是你对体积感理解的程度,很多人会陷入造笔触和盲目追求笔触特效的误区,所以应该认清笔触的基本任务——用来解释转折面,用来表达体积感。

本次课程后,我们需要做的作业是体积理解的练习。选择参考图临摹或者找事物写生都可以,用大笔触表达出物体最基本的转折面和体积关系,一些小转折面和小体积可以忽律,主要抓大的形体感觉。请综合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比如形状语言

主要表现大的体积关系,不要去画完整的一张图……也就是说先抛开光线,色调的外界因素不管,只画物体最基本的东西,而且是最大的关系。

参考图是一个3D模型,从形状语言来看,构成头部的形状都是一些圆形和椭圆形的变异。所以首先先从平面的形状语言开始。如果直接色块造型有困难,可以先用线条来表示形状。

从平面的形状转为立体的实体,首先先要把相应的圆形和椭圆形变为球体或者椭圆的球体。形到体的一个过程就是转折面的表达,所以抛开一些表面的纹理和光影,画上去的各种灰黑色就是为了表现一种面的转折。

大家没有忘记【视觉触摸】吧?感受体积也是一样,要能够感觉左右和前后的转折空间,因为实体是有形体深度和厚度的,可以把形体最突出的部位【留白】,越是转向后面的部分就涂黑一些。就算色调背离了一些明暗规律也无妨。

这个练习的目的不是练笔触,而是告诉你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解释体积感,看一下大师的意图,不是让你模仿一些表面的东西。这个练习重在理解,还是先用黑白灰,不要急于用色彩表现。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62005/2/27 12:17:42
(六)《光影氛围》

光是一种虚幻的事物,它有时闪耀炫目,与它投射产生的影反差极大。有时,它又显得柔和,迷漫整个视野范围。要学会画不同风格的光,就首先要对它的图案有所了解,而且还要懂得这些图案是如何起作用的。对光的图案的理解可以通过一种方法达到,可以把这样的理解方式称作为【映射】。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把所有的光和影都具体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形状,就好像地图上的各个区域一样。最好设定一些界线,哪怕这个界线有些模糊,至少在你的脑海里面应该有这样界线的意识。

虽然光落在物体上是非常细微和复杂的,但是还是能够找到一定的规律性。

光对于画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巧妙的光影安排可以让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继续我们对于【映射】的话题,对于绘画的中的光源捕捉,我们最好先抓住那些主要的形状。可以采用【眯眼法】(不是让你去放电),主要利用睫毛过滤掉一些细节。这样可以较好地观察整体效果。当你运用【形状语言】的方式去描绘光影图案的映射,你会发现那是自然界最美丽生动的图案。不同的物体表面对于光的映射是有所区别的。

这次的作业,大家可以找一些光影效果强烈的参考图练习或者写生身边的物件,可以尝试着画一些逆光或者侧光的效果,正面光的图也许已经画太多了。

可以从一个深灰色的背景上新建图层开始,使用白色画出光的映射图案,不要画成一幅画。我们练习的目的是研究和思考,要学会概括和比较,多注意一下光影图案的形状特征,并用恰当的形状语言表达它们。

色彩的问题以后会讲到,现在主要先从灰度上理解光影的变化。

要学会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者去看一些大师的作品。如果觉得人像比较复杂,可以挑选一些简单的静物,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物件都可以是绘画练习对象。

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你用光影的形状语言来简化概括对象。关键是【形状语言】,至于最后的结果是否【像】,这个不是很重要。我们追求的是形状特征的把握和整体的【像】。



编辑历史:[此帖最近一次被 btcc 编辑过(编辑时间:2005-02-27 12:31:01)]


无名小过客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2.0
发贴:139
注册:2005/1/30 9:21:17
#72005/2/27 12:24:44
在干吗呀??????/
自己搞到机子里就行了么????



无敌精英流氓【罗刹】

职务:管理员
等级:9
金币:66.3
发贴:18999
注册:2006/5/19 21:03:35
#82005/2/27 12:32:05
打断一下,楼主复制这么多文字作什么?自己的练习呢?……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92005/2/27 12:54:54
(七)《深度效果》

要在平面的媒体上画出三维的立体效果,那么你必须掌握一些表达【深度】的技巧和知识。深度可以理解为一种透视,利用明暗调子来表达深度比线条更加直观和简便,立方体绘画也许大家再熟悉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形体上的透视以外,在明暗调子的处理上,我也做了一些有利于增加深度的处理。比如立方体中间的垂直棱的明暗交界对比最强烈,这样的对比产生了向前的视觉感受,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表现除了这条棱在最前面的深度感觉。阴影的处理也是如此,应该有一个渐隐的效果,哪怕处理得夸张一些也无妨。

球体的表现也是围绕着深度来进行,如果你的概念中只是一个平面的圆形,那么你永远都画不出球体的体积感和深度。当你对一些规则物体的正面感到困惑的时候,不如看看侧面的轮廓,你马上就会豁然开朗,因为一些侧面的轮廓可以告诉你那些部位是在前面,那些结构转到后面去了。因此在处理球体的明暗交界的时候,我并没有画一个半月形的黑影,而是选择中间的部位加重了色调,因为这个部位是最突出的,也是离你最近的,因此需要加强对比,让它往前面来。这样的深度技巧可以理解为【近实远虚】,【实】和【虚】并不是色调的深浅区别,而是对比度的区别,因此不要误解为画得越深就是越实

作为一个空间的表达,很多艺术家都会提出【空气透视】的观点。特别是一些风景画中,你能够强烈感受到一种【景深感】,这个就是【空气透视】的诀窍。也是类似于【近实远虚】的原理,同样是2个完全一样的圆柱体,因为距离的差异,所以在表现上也应该有所差异,这样的强弱对比暗示了深度。

作为对比的技巧,【硬边缘】和【软边缘】的处理必须知晓。通常【硬边缘】的感觉更加肯定,对比更加强烈,适合刻画一些比较实的部位。【软边缘】的感觉比较柔,可以暗示向后退或者转过去的感觉。这样的软硬对比是深度技巧的重要环节,当然没有绝对的【软边缘】和【硬边缘】,绘画中只有相对的关系,所以需要整体比较,还要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

本次课程的附加练习要求如下:

1.找一个生活用品,结构比较均匀的,然后重点训练表达正面的深度效果。比如一个带嘴的咖啡壶,或者茶壶,正对着嘴或者把手在前进行写生。

2.或者找一张正面头像的参考图,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本次课程的深度技巧,进行临摹练习。

3.本次课程的深度技巧其实和之前的【体积】、【光影】的课程是密切相关的。你可以回过头去继续重温一下关于体积和光影的技巧,你会发现写实绘画的核心技术就是【深度】,体积是一种深度,光影也是一种深度。

对于多光源的对象,那么尽量确定一个主要光源,人为降低其他的次要光源。可以采用【眯眼法】来过滤一点细节干扰。

一般来说阴影部分是从深往浅画……其实这些定律不是死板的
(八)
很多人谈到【色彩】都会不寒而栗,他们不断地抱怨道不知该如何上色,以及认为自己缺乏色感的自卑心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色彩表达能力,只是你的能量被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所束缚着。接下去的教程,我会尽量启发你。我不会规定你必须这么做,必须那么做。因为色彩天生就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家伙,它从来不会安份,也没有绝对的规则可以束缚它

首先你要明白色彩的基本种类,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基本概念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

【2】【冷色】和【暖色】的概念也是色彩的基本知识.如果把色彩的冷暖关系比喻成【色温】,那么你的眼睛就是最直接的【温度计】。

【3】【补色】的概念也非常重要,那些非凡的艺术家都是使用补色的高手!特别是那些印象派画家,更是把补色的技巧发挥到了极限。

【补色平衡】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理解色彩的技巧。补色是色环上最极端对立的色彩,像是两个完全格格不入的冤家对头。通常绿色周围的白色会带有一定的红色感觉,红色周围的白色会带有绿色的感觉。






编辑历史:[此帖最近一次被 btcc 编辑过(编辑时间:2005-02-28 19:06:29)]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102005/2/27 13:09:19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编辑历史:[此帖最近一次被 btcc 编辑过(编辑时间:2005-02-28 18:49:59)]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112005/2/27 13:17:04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编辑历史:[此帖最近一次被 btcc 编辑过(编辑时间:2005-02-28 18:51:56)]


可乐可口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3
金币:7.0
发贴:817
注册:2004/11/20 23:02:33
#122005/2/27 17:38:16
晕~~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132005/3/1 16:36:52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142005/3/1 16:38:50
纸上涂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btcc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1
金币:1.0
发贴:41
注册:2003/10/23 12:26:36
#152005/3/1 16:43:15

图片如下:

血染的衬布

图片如下:


图片如下:

男和女

图片如下:

猴爪子

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