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电脑终于修好了,以后经常来5D了,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甘共苦                            常用印刷术语
印前 
1. 露白/漏白:印刷用纸多为白色,印刷或制版时,该连接的色不密合,露出白纸底色。 
2. 打白:挂网时代的照相制版工艺。为补救上网图片深色位感光不足,可移开原稿闪光一次或放一张纸补点曝光,或直接使用flash灯,闪动白光,以增加原稿的深位网,使影像柔化。 
3. 爆肥:暴食当然会肥,菲林银粒感多了光也会扩大地盘。手工套版更在感光片加隔透明厚胶片中曝光加肥。 
4. 补漏白(Colortrapping):分色制版时有意使颜色交接位扩张爆肥,减少套印不准的影响。 
5. 实地:指没有网点的色块面积,通常指满版。 
6 . 反白:文字或线条用阴纹印刷,露出的是纸白。 
7. 撞网:不是渔民工。调幅网分色工艺,网点角度分配出错,或每一网角距离小於25°,龟纹就开始明显。
   目前印刷工艺中有两种网点:调幅网点(AM)和调频网点(FM)
   调幅网点的单位面积内的网点密度不变,通过调整网点的大小来表现色彩的深浅,从而实现色调的过度。
   在印刷中,调幅网点的使用主要考虑网点大小、网点形状、网点角度、网线精度等因素。
   调频网点的单位面积内的网点大小不变,通过调整网点的密度来表现色彩的深浅,从而实现色调的过度。
在凸版印刷和平版印刷中,为了要反映出连续调图像的层次,必须对图像进行加网照像,制成网目半色调底片才能晒版。网目半色调底片上的网点是有规律地排列的,根据网屏的不同角度,网点也有不同的角度。
    在光学中,当两个空间周期相差较小的图纹重叠时,会出现一种具有更大空间周期的图纹,叫莫尔纹。莫尔纹的大小与两个空间周期的差值有关,差值越小,莫尔纹间距越大,差值越大,莫尔纹间距越小。同时,两个空间周期相同,重叠时形成夹角,也出现莫尔纹,其夹角较小时,它们的空间周期将会出现一个较小的差值,就会出现较大的莫尔纹间距,如夹角较大,莫尔纹间距较小。因此莫尔纹周期(间距)的大小与两个空间周期之差,以及两个空间周期的夹角有关。
    彩色印刷品是由四色或四色以上的色版套叠印刷而成的,各色版上的网点都是有周期排列的,相互叠印必然产生莫尔纹,在印刷中俗称“龟纹”(moire)。采用十字形排列的网点,产生的龟纹是方阵形。龟纹的产生严重地损害了图像的质量。
    网点叠印一定产生莫尔纹,为使莫尔纹尽量减小对图像的影响,根据莫尔纹产生的规律,应尽量缩小莫尔纹的间距,使用办法即为加大网线的夹角。四色印刷中为了避免在叠印时出现明显的莫尔纹,网线夹角以不小于22.5°为宜,所以我国推荐网线夹角为:黄版用0°,品红版用15°(或75°),黑版用45°,青版用75°(或15°)。
    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彩色网线角度有以下几种:
    双色印刷  深色用45°,浅色用75°。
    三色印刷  黄色Y用15°、品红色M用75°、青色C用45°。
    四色印刷  黄色Y用0°、品红色M用15°、青色C用75°、黑色K用45°亦即我国推荐的网线夹角。
8. 飞网:镜头制版的挂网工艺,正常曝光後取下挂网,补充短暂曝光增加反差。 
9. 狗牙:狗的牙齿是凹凸交错的。图片像素不足,放大後边沿就出现狗牙状。 
10. 玫花点:像花鹿般的网纹。差的叫席纹,更差的是龟纹。 
11. 齐头:版面排位的指令,以字首作基准线。延伸到拼版、装订,指以版头位为基准。 
12. 散尾:文字排版的一种。只求字距统一,不求行末文字齐整。 
13. 蒙片:不是迷魂药。是手工分色时的遮掩片,可用菲林晒制或红胶片割制, 
          可作退地或修色之用。 
14. 蓝版:不是打篮球,也不是RGB的B(蓝色),而是CMYK的C(青)版。
15. 牛眼:套准十字
常用印刷术语(二) 
印刷 
1. 鬼影:来历不明的印纹或暗影。多因旧型印刷机供墨不均引起。 
2. 瓜打:不是指水瓜打狗。活版印刷时代「黑手党」执字粒使用的排版比字面较低的定位铅粒。 
3. 打斗:学孙悟空的拿手好戏。底面印刷车有自动翻纸装置,咬纸口印面,反咬纸尾印底 ,一气呵成。 
4. 自反:指一种节约印版的印刷方法。让纸张先印完一面,乾後把纸左右反转及底面反转,称为底面自反版,而纸尾当牙口底面反转,称为牙口反版尾。是印版不变,再印纸张背面的工艺。 
5. 飞墨:印刷机转速快而墨身稠度不够,离心力使墨液飞溅。 
6. 墨线:在印版上画一条规线,使刚好印在纸张规位,可一目了然监控针位。 
7. 浮污:印版亲水不力,变成亲油,当然起薄薄的油污,问题多在水斗水的酸度不对。 
8. 起炮:炮,滚筒俗称。橡皮滚筒离开压印滚筒的动作。 
9. 夹炮:太多纸张夹在压印滚筒和橡皮滚筒间,安全感应使印刷机停止转动。 
10. 哪渣:不应印到纸张上的墨污,问题也出在水墨平衡。 
11. 打掣:印刷机停止转动,原因多为进纸不顺或双张进纸触发安全装置。 
12. 针位:不是打针的位置。印张的挡规边位。纸张有长短,印刷套色及裁切需有针位对齐。 
13. 连晒:节约菲林的连续晒版工艺。用套准十字移动曝光。 
14. 过底:印刷事故的术语。指墨层太厚实不及乾燥,污染了压在上面的纸张背面。 
15. 车头(上声):菲律宾称司机为车头。印刷的车头不是机长,而是指印刷转速数。 
16. 石数:石印时代对印刷数量的称谓。纸张压印一次色称一石。 
17. 二手:不是指二手货。指印刷机的副手,或称睇掣。 
18. 打稿:不是与稿有仇,而是通过打样机预先印刷一个正式印刷时的样稿。 
19. 飞达:不是快递,是印刷机送纸的传送装置。
20. 透印:印在纸张上的图文由背面可见。
常用印刷术语(三) 
装订 
1. 出血:被刀了当然出血。印刷装订工艺要求页面的地色或图片,须跨出裁切线3mm,称为出血。 
2. 飞边:飞,裁切、去掉之意。飞边指切除出血边位,乃装订术语。 
3. 切斜:变形,裁切歪了,直角变菱角书,多由纸闸压力不均或纸栅不正引致。 
4. 磨光:以砑光滚筒处理印张,表面会光滑,此为加工表面处理工艺。 
5. 反手摺:日本摺书机的摺纸。32版摺法第4摺须反摺。 
6. 正版:不是指软件。书版首码所在版面叫正版,次码所在版面称反版,正反版称一组、一帖或一框。 
7. 纸闸:不是关纸的门,是切纸的机器。 
8. 骑马钉:书本装订的一种方法,动作如跨上马背。薄本书(6帖以下)套好後,跨放在铁架上,以穿压铁线钉。 
9. 猪肠卷:摺书贴的一种方法,动作如卷肠粉,用3个上梭2个下梭可摺32版。 
10. 风 龠(音"月"

 :摺书贴的一种方法。书摺摺完拉开如屏风。 
11. 反封面:手工装订上封面的一种方法,先上封底边胶定好位,後上书脊封面边胶,再做一个「反」封面的动作。 
12. 毛书:不是书本长毛,指锁好线而未上封面裁切的坯书。 
13. 笃头布:精装书脊上下各一段连结皮壳的布条。起牢固美观的作用。 
14. 火印:精装封面的一种加工动作如烫金,湿度较高
常用印刷术语(四) 
排版 
1. 高调:受光多的图片位当然光亮雪白,日本分色风格喜欢高光位无网点,以拉长图片层次。 
2. 低调:不是声音微弱,是指图片阴暗,或称暗调。 
3. 爆机:不是恐怖事件。内存或磁盘空间不够都会使电脑死火。 
4. 磅:不是指重量。是字体排版之量度单位,英文字母最小单位是Point,1英寸分72单位磅。 
5. 级:不是指阶层,光学照排时代是指文字大小,4级为1个mm。 
6. 号:不是指喇叭,是指铅印时代字粒大小,最大特号字72磅,最小8号字5磅。 
7. 平体:不是指发型,而是指把方块型以镜头变形,使字扁平,平1为1成(10%),平2为2成,平3为3成,平4为4成。 
8. 长体:不是指身型,而是指窄身字,长1窄1成,长2窄2成,长3窄3成,长4窄4成。 
9. 喷笔:以压缩气的喷色笔,利用气刷喷画。DTP时代之前之手工制作渐变色方法。 
10. 字节:不是文字的节日,是电脑机器语言的单位Byte,8个bit等於一字节。
印刷术语 
- 出血: 
任何超过裁切线或进入书槽的图象。出血必须确实超过所预高的线, 
以使在修整裁切或装订时允许有微量的对版不准。 一般为超出裁切线3mm.
- 全出血: 
(full bleed)印刷图象超出纸张四边的部分。 
由于几乎没有印刷机可以在纸张过边缘进行印刷,故所有四边必须裁切掉。 
- CIElab: 
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通常以三个变量(L,A,B)来描述颜色。 
- CMYK: 
青、品红、黄、黑---四种印刷颜色。YMCK、KCMY均是CMYK的同义词, 
YMCK可能是由于人们习惯而形成的拼写错误, 
在印刷中,字母的须序也可能暗示着四色印刷的印刷顺序。因此, 
KCMY往往表明油墨印刷为黑、青、品红、黄。 
-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 
称作“服务器”的中心控制计算机与称作“客户机”的分散的计算机 
相联的计算模式。 客户机可利用服务器上的软件来完成特定的工作。 
- 色域:(color gamut) 
可以被彩色打印机处理的全部颜色。 
- 分色:(color separation) 
将原稿转化为与彩色印刷过程相兼容的结构形式的方法。 
- 颜色空间:(color space) 
一种三维或四维定位坐标系统, 
每一种代表一种由三(RGB)或四(CMYK)变量定义的颜色。 
- 裁切线:(crop marks) 
印在纸张周边用于指示裁切部位的线条。 
- 密度:(density) 
反射密度指一种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种过滤器的遮光能力。 
- 直接制版:(direct-to-plate) 
将已排版的数字页面文件由主计算机直接输出到激光制版机, 
免除了底片的制作 ,也称作CTP (computer-to-plate)。 
- 下载:(download) 
   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或诸如打印机这样的设备进行传输。 
- 照相排字机:(filmsetter)         
    激光照排机的另一外名称,主要用于制作图象分色片。 
- 四色印刷:(four-color printing) 
  用减色法三原色得到的颜色(黄、品红、青)及黑色进行印刷, 
   如果作用橙、栗色入以褐黄色油墨进行印刷,不应将其称“四色印刷”而应称作“专色印刷”或“点色印刷”。 
- 灰平衡:(gray balance) 
色彩复制过程的重要特性。 
青、品红、黄油墨或呈色剂的调合 
可以产生颜色空间中的非彩色中性灰。 
- 印刷 printing: 
使用印版或其它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印刷(printing)的传统定义是:以文字原稿(word original)或图像原稿(picture original)为依据,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制成印版(printing plate),再在印版上敷上粘附性色料,在机械压力的作用下,使印版上一定量的粘附性色料转移到承印物(printing stock)表面上,从而得到复制成的批量印刷品的技术。
广义的印刷,实际上是制版(plate making, 依据原稿复制成印版)、印刷(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被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印后加工(post-press finishing,将印刷产品按要求的开关和使用性能进行的加工,如加工成册或制成盒等)的总称。狭义的印刷, 仅指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所粘附的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  
- 平版印刷 planographic printing: 
用平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
平版印刷(planographic printing)的印版,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无明显高低之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印刷部分通过感光方式或转移方式使之具有亲油性,空白部分通过化学处理使之具有亲水性。在印刷时,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首先在版面上湿水。使空白部分吸附水分,再往版面滚上油墨,使印刷部分附着油墨,而空白部分因已吸附水,而不能再吸附油墨,然后使承印物与印版直接或间接接触,加以适当压力,油墨移到承印物上成为印刷品。  
- 胶印 offset lithography: 
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滚筒)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 
- 胶印机 offset printing press: 
按照间接印刷原理,印版通过橡皮布转印滚筒将图文转印在承印物上进行印刷的平版印刷机。 
- 印刷工艺 printing technology: 
实现印刷的各种规范、程序和操作方法 
- DTP(Desktop Publishing System) 
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将图象、文字输入到计算机中, 
利用计算机进行图象的处理与加工、图形的绘制,然后将图形、图象、文字 
拼合成整页版面,利用激光照排机将此电子版面输出,成为晒版原版。 
- CTP(Comp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 
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由原稿直接制版, 
而且实现了计算机出版系统与印刷机直接接口,从原稿到印刷一步完成。 
- 间接印刷 indirect printing: 
印版上图文部分的油墨,经中间载体的传递,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 
- 原稿 original: 
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 印版 printing plate: 
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 
通常划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 
- 承印物 printing stock: 
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 
- 制版 plate making: 
依照原稿复制成印版的工艺过程。 
- 图象制版 image reproduction: 
用手工、照明、电子等制版方法复制图象原稿的总称。 
- 网目调 halftone,screen tone: 
用网点大小表现的画面阶调。 
- 阳图 positive image: 
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相一致的图象。 
- 阴图 negative image: 
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相反的图象。 
- 分色 color separation: 
把彩色原稿分解成为各单色版的过程。 
- 计算机照相排版系统 computerized phototypesetting system: 
由字符及排版指令输入装置、校改装置、校样输出装置、控制装置及照排主机等 
组成的成套排版设备。 
- 文字排版 text composition: 
将文字原稿依照设计要求组成规定版式的工艺。 
- 拼版 make-up: 
将文字、图表等依照设计要求拼组成版。 
- 晒版 printing down: 
用接触曝光的方法把阴图或阳图底片的信息转移到印版或其他感光材料上的过程。 
- 打样 proofing: 
从拼组的图文信息复制出校样。 
- 预涂感光平版 presensitized plate: 
预先涂覆感光层的,可随时进行晒版的平印版,简称“PS”版。 
- 印后加工 post-press finishing: 
使印刷品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和使用性能的生产工序,例如装订。 
- 双面印 perfect printing: 
用两块不同的印版,在同一承印物上同时完成正面和反面的印刷。 
- 晒版原版 block copy: 
用于晒版的图文底片。 
- 单张印刷 sheet-fed printing: 
以单张纸或其它单张材料为承印物进行印刷。 
- 卷筒印刷 web-fed printing: 
以卷筒纸或其它卷筒材料为承印物进行印刷。 
- 多色印刷 multi-color printing: 
一个印刷过程中,在承印物上印刷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墨色。 
- 胶印故障 offset printing trouble: 
在胶印过程中影响印刷正常进行或印品质量缺陷的总称。 
- 开本 format: 
把一张全开纸裁切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小张,叫多少开数装订成本,即为多少开本。 
- 堆纸 sheet piling: 
单张纸印刷前,将待印的纸张或承印物整齐地堆积在输纸台上。 
- 色令 color ream: 
平版印刷计量单位。以对开纸1000张印一色为一色令。 四开的2000张为一色令,以此内推。
- 印张 impression: 
一本书刊所用纸张数量的计量单位。以单张对开纸印刷两面为一个印张。 
- 晾纸 paper seasoning: 
印刷前对纸张进行吊晾,使纸张含水量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相平衡,以保持纸张尺寸稳定。 
- 输纸装置 sheet feeder: 
胶印机中将所要印刷的纸张从纸堆上输送到定位机构的装置。 
- 规矩 gauge: 
单张纸胶印机的纸张定位部件。 
- 前规 front lay: 
使纸张在叼口边缘准确定位的挡纸部件。 
- 侧规 side mark: 
使纸张侧边缘准确定位的部件。 
- 递纸 sheet transfer: 
将已定位的纸张等承印物,通过递纸牙传递给压印滚筒进行印刷。 
- 递纸牙 transfer gripper: 
从前规接过纸张等承印物,在与压印滚筒同步时传递给滚筒的叼牙部件。 
- 叼口 feed edge: 
单张纸印刷时,在印版和纸张等承印物前端留出的白边。 
- 收纸装置 delivery unit: 
印刷机上收集印张的机构。 
- 套印 bring into register: 
两色以上印刷时,各分色版图文能达到和保持位置准确的套合。 
- 规矩线 register line: 
设置在印版边缘的十字线和角线,系校版和检验套准的依据。(四色套准十字及角线) 
- 套印不准 register difference: 
在套色印刷过程中,印迹重叠的误差。 
- 色标 color batch: 
用实地和(或)网目调色块表示的基本色及其混合色的标准; 
制版印刷时也可作为各分色版的标记。 
- 润湿液 fountain solution: 
在印刷过程中用来润湿印版的水溶液。 
- 实地 solid: 
印版上未加网的,全部均匀受墨的平面。 
- 紫外线干燥 UV curing: 
承印物上的紫外线油墨或亮光油通过紫外线照射,迅速聚合固化。 
- 润版 dampening: 
平印版在着墨前为了保持空白部分斥墨性能,用润湿液将版面润湿。 
- 条痕 streaks: 
出现在网纹平面上与滚筒轴向平行的条状印痕,属胶印印品故障。 
- 糊版 filling in: 
由于印版图文部分溢墨,造成承印物上的印迹不清晰,属胶印印品故障。 
- 掉版 image weakening: 
平印版的图文细微调子变浅,网点和线条面积减小,甚至失去亲墨性。 
- 脏版 scumming: 
因印版润湿不良,造成空白部分着墨。 
- 堆墨 build-up: 
油墨和其他物质沉积在墨辊或橡皮布上,形成浮雕状的沉积物,影响油墨和印迹转移。 
- 脱墨 rubbing off: 
金属墨辊受润湿液浸蚀发生氧化而排斥油墨的现象。 
- 油墨乳化 ink emulsification: 
(1)、印刷过程中油墨吸收润湿液的现象。 
(2)、由于油墨中吸收润湿液过多而造成的印刷故障。 
- 拉毛 ink picks: 
印刷过程中,因油墨太粘或纸张表面强度差,导致纸张纤维、填料或涂料从纸张表面脱落或被拉掉。 
- 重影 ghosting: 
在印刷品上同一色网点线条或文字出现的双重轮廓。 
- 粘脏 set-off: 
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油墨,粘在另一印张的背面,造成蹭脏。 
- 透印 print through: 
印在纸张上的图文由背面可见。
- 酒精润湿 Alcohol dampening: 
在胶印润湿液中添加酒精、异丙醇或其他醇类,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润湿印版。 
- 润湿装置 dampening system: 
平版印刷机组成部分,用于输送和调节润湿液的机构。 
- 着水辊 form dampening roller: 
平版印刷机中将润湿液涂布到印版上的辊。 
- 水斗辊 water fountain roller: 
从水斗输出润湿液的辊。 
- 串水辊 dampening vibrator: 
轴向串动的传水辊。 
- 输墨装置 inking unit: 
胶印机的组成部分,在每一印刷过程之前调节和传递油墨并将油墨均匀地涂布到 
- 印版着墨 inking up:
通过墨辊将油墨涂布在印版图文部分。 
- 着墨辊 form inking roller: 
印刷机中将油墨涂布到印版上的辊。 
- 墨斗辊 ink fountain roller: 
从墨斗中输出油墨的辊。 
- 匀墨辊 ink distributing roller: 
传递和碾匀油墨的辊。 
- 串墨辊 ink vibrator: 
轴向串动的匀墨辊。 
- 四色胶印 four-color offset printing: 
用黄、品红、青和黑四种分色版经油墨叠印后可得到与原稿色彩基本相同的一种胶印方式。 
- 印刷油墨 printing stock: 
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成象物质: 
一般由色料、连结料、填充料与助剂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粘性。 
- 色谱 color atlas: 
用标准黄、青、品红、黑油墨,按不同网点百分比叠印成各种色彩的色块的总和。 
- 叼纸牙 gripper: 
在印刷过程中,传递和交接纸张等承印物的部件。 
- 橡皮布 blanket: 
胶印机上转印滚筒的包覆物;包衬的组成部分。 
- 滚压 rolling: 
胶印机橡皮布滚筒和印版滚筒或压印滚筒间在压力下相对滚动。 
- 滚枕 bearer: 
滚筒两端用以确定滚筒间隙的凸起钢环,亦是调节滚筒中心距和确定包衬厚度的依据。 
- 印刷压力 printing pressure: 
在印刷过程中压印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 压印线 nip: 
“圆压平”和“圆压圆”印刷机的压印体在互相作用的瞬间产生的接触带。 
- 包衬 cylinder-packing: 
印刷机压印体上或印版下的包覆物。 
- 印版滚筒 plate cylinder: 
印刷机上圆柱形的印版或其支承体。 
- 橡皮布滚筒 blanket cylinder: 
间接印刷中将印版图文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转印滚筒,其表面包裹橡皮布。 
- 压印滚筒 impression cylinder: 
印刷机上圆柱形的压印体。 
- 密度 density(光学密度 optical density): 
物体吸收光线的特性量度,即入射光量与反射光量或透射光量之比, 
用透射率或反射率倒数的十进对数表示。 
- 色密度 color density: 
彩色画面的密度,用透射率或反射率倒数的十进对数表示。 
- 阶调 tone: 
图象信息还原中,一个亮度均匀的面积的光学表现。 
- 阶调值 tone value: 
阶调的量度。在印刷技术中通常用透射和反射的程度、密度表示。 
- 测控条 control strip: 
由网点、实地、线条等测标组成的软片条, 
用以判断和控制拷贝、晒版、打样和印刷时的信息转移。 
- 龟纹 moire: 
由于各色版所用网点角度安排不当等原因,印刷图象出现不应有的花纹。 
- 印刷品 printed matter: 
使用印刷技术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称。 
关于丝网印刷的术语
1、丝网: 
一种细丝状的织物。 
2、绷网: 
将丝网紧绷于网杠上的工作。 
3、丝印模版: 
构成丝印版上印刷要素的阴模。 
4、匀墨: 
保证墨不漏出丝网的同时,把墨均匀的从网版的一端刮到另一端。 
5、剥网: 
在有网距的条件下进行印刷时当刮墨刀离开承印物时,丝网从承物上弹开的过程。 
6、填墨: 
是向网孔内灌墨的过程。 
7、释墨: 
部分油墨从丝网上释放到承印物上的过程。 
8、直接丝网印刷: 
印版对印体进行直接印刷。 
9、间接丝网印刷: 
丝印图像不直接印在承印物上,而先印在平面上再用一定方法转印到承印物上。 
10、移印: 
印版图文先印在中间体上,再由中间体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 
11、丝网版基: 
绷网后不带图像的网框。 
12、网距: 
丝网与承印物的距离(h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