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天使与魔鬼:西人眼里的少林僧人

吃鱼专家

职务:普通成员
等级:6
金币:11.0
发贴:5312
注册:2004/1/17 13:07:16
#12002/3/6 12:42:18
在芝加哥大剧院华美的帷幕之上,主办人为远道而来的少林武僧们悬挂起这
样的横幅:“功夫大观”。这次演出的市场宣传一定做得非常出色,整个剧场挤
满了热情的美国观众,他们来自你能想得到的几乎每一个社会群体。

  这个月,来自中国少林寺的武僧们将在美国的二十五座城市作巡回演出,其
中在芝加哥登台的共有二十四人。少林寺位于华中地区,相传立于公元525年,距
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可以预见,那些把少林功夫和好莱坞武打片混为一谈的人
们要大吃一惊了。

  首先,这些武艺超群的高手们是“和尚”,是笃信佛学的教徒。在他们日常
生活中,大部分时光是通过打坐冥想度过的。其次,这次演出的主要目的,是向
美国的观众演示如何通过“禅”来达到“三昧”的境界。其中,“禅”被通俗地
认作一种养生法,而“三昧”被中国人解释为“全身心的投入”,“忘我”,是
佛教徒达到心神平静、杂念泯灭的重要修行方法。从当晚演出中武僧们的面部表
情来看,这样的目标现实而明确,即便在如此繁华的芝加哥市区,观众们仍感觉
到深深的禅意。

  当然,如果你在大街上偶遇这些和尚,并怀着恶意对他们表示不敬的话,你
一定会遭受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惨痛教训。你会明白,这些僧人们的仁慈和沉静
也是有限度的。

  据说,如果少林武僧们愿意的话,他们可以在三分钟之内结束任何人的自然
生命。如果他们出现在现实主义艺术题材的电影当中,所有动作场面就毫无必要
了——因为对手会在眨眼之间就被解决。

  但是少林武僧们坚持着这样的原则,那就是所有的武功都永不用于侵略性的
行为。不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耍起斧、剑、刀以及其它十七种古代兵
器来也是一把好手。

  他们的演出节目通常会演示他们的武术技巧,这就产生了一种颇具矛盾意味、
令人难以抵御的艺术吸引力。人们会看到那些看上去心静如水、慈悲为怀、庄重
脱俗的僧人们顷刻之间就变得身手敏捷、斗志高昂,对武器的熟练程度更是让人
目瞪口呆。

  他们以头折断金属棍棒,以胸抵挡铁锤的击打,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引
起在场观众难以抑制的惊呼。

  对于每一个对舞台动作感兴趣的人来说,少林功夫的另一大魅力在于,他们
的每一套用于进攻或者防御的武术动作都取材于在中国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动物。
演出团中有一个岁数特别小的小和尚,就连他也具备非凡的身体协调性,对动物
动作的模仿栩栩如生。

  整台演出中还穿插了代表中国政府的致辞和北京著名景点的宣传。但这群少
林武僧才是今夜最为耀眼的明星。(芝加哥论坛报)

  相关资料:洋鬼子谈金庸

  金庸先生的小说一向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称。现将美国畅销小说评论
家阿尔·蒂尔对英文版《金庸选集》的评论节选转译如下。译者水平有限,译得
生硬,倒也原汁原味。

  节选:

  金庸先生是一位学者,确切地说,应称为查教授,但在中国等地一直以其十
几部畅销小说闻名。他的小说,专门反映中国举世闻名的格斗术的历史。同西方
一样,中国的格斗家使用各种各样的兵器,虽然与西方人所使用的兵器不尽相同。
然而,从查教授的小说中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不同:当不使用兵器的时候,中国
的格斗家主要是用手掌,而不是用拳头。不要以为这只是细节上的不同,事实上这
是一个深刻的差别,理解这一点,是我们欣赏这些畅销小说的前提。

  按照现代西方人的理解,越是坚硬和尖锐的东西,越能给人以伤害,因此在
格斗当中,拳头比手掌更为优越。采用兵器,也是质地越坚硬、表面越尖锐越好。
而查教授所描写的格斗家,不仅在徒手时多采用手掌,并且似乎越是高级的格斗
家,越不重视所使用的兵器是否锋利结实,甚至干脆放弃使用兵器。以前从没读
过这一类小说的西方读者对此难以理解。事实上,中国的格斗家并不看重通过我
们通常意义上的物理损伤来伤害对手。这涉及到一个中国独有的贯穿于此类小说
中的概念:内力。仅从字面上翻译这个词,对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并没有多大帮助。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是西方人觉得容易理解的类比,具有同样的神奇效果,并且具
有类似的悠久历史,那就是魔法。但他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内力有如下一些特
征:

  1.内力的练习通常对练习者的生理状况有一定的要求。这并不说体弱的人不
能够练习,而是一般而言,他们不容易取得比较大的成功。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
这毕竟是格斗。

  但另一方面,较高的智商对于练习内力往往是有帮助的,却并非总是如此。
有时智商较低反而更好,比如《射雕英雄传》和《侠客行》中的男主角。对生理
状况的要求有时很极端,例如需要进行阉割手术,或者大脑两半球联系障碍(双
手互搏)。

  2.通过自修掌握内力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通常要有
一位老师传授,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通过学习远古流传下来的经书的效果要比
请教当代的老师更好。遗憾的事,这样的经书很难得到,而且通常不会流传很久。
一本在一个时代非常著名的经书,到了另外一个时代便无人提起,显然是失传了。
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出现于宋代的"独孤九剑"到了明代被人重新提起,然而似乎
与宋代的大不相同,疑是托名伪作。

  3.要使内力达到较高的水平,还必须有一些特殊的辅助手段。通常是通过服
用特殊的食物(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或者是采用一些辅助器械(比如功能
类似电冰箱的床,但绝不耗电)。采用这些手段一般认为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
从实际效果看,极少有失败的例子。

  4.内力像物质或热量那样可以传递,有时甚至可以进行非接触性的传递。这
种传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攻击性的,即通过释放内力伤害对手。这就解
释了为什么格斗家们喜欢用手掌而不是拳头:因为似乎手掌比拳头更能有效率地
释放内力.二种是赠与性的,通常用于传授、合作性的攻击行为、或者是治疗。因
此我们可以理解在这些小说中看到的一个奇怪现象,杀人与救人都是用手掌。第
三类是偷窃或夺取性的,将别人的内力据为己有(化功大法与北冥神功及吸星大
法)。鉴于内力对格斗家们的重要性,这样的做法比吸血鬼更为严重,因此经常
是反面人物的行为,如果正面人物偶尔做了,一定要强调不是故意的,虽然有时
心中暗自得意。

  因此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关于格斗家们的历史,其实是关于内力的发展的历
史。正像中国的一句俗语所说:士兵象水一样流动,兵营却是铁做的(疑是"铁打
的营盘流水的兵"的误用――译者),对内力的描述贯穿查教授小说的始终。下面
我们可以对这一历史做一个简要地回顾。

  查教授的最早的小说(原文如此,其实是反映历史年代最早的小说――译者
),反映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被孔夫子命名为"春秋"。这时的中国已经
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查教授仍然在书中刻意描绘了一只白猿,用以暗示内力
自从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然而从小说中看来,内力发展的高峰是在宋代,
结合了来自印度、波斯、东南亚等地的练习方法,成为错综复杂的系统。但到了
明代和清代,渐渐地没落了。看来的确如此,因为现在毕竟不知道还有谁以内力
著称于世。宋代时期的一个不十分著名的格斗家(游坦之,与大仲马的铁面人类
似)便能够掌握少林寺的《易筋经》,而明代的少林寺僧侣领袖却将其视为珍宝,
因为起初不愿意用这本经书救人而被认为小气。在清代,可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
以内力著称的人(归辛树)被一群远为平庸的格斗家杀死,暗示着内力的衰落。

  这一趋势是从明代格斗家对内力作用的怀疑开始的。这时,有一部分格斗家
认为内力并不像人们一直认为的那样重要,他们所练习的格斗技术不要求一定要
有内力。如同历史上所有的学术问题一样,争论本是好事,然而不幸的是,强调
内力的一方被认为品质低下,最终被杀身亡。斗争的结果似乎证实了内力并非如
此重要,但事实上却是因为这一时期没有人将内力练习到较高的水平。但这一成
见既然形成,以后的情况便越来越糟。到了清代,虽然有人仍想练习内力,并达
到了一定水平,但已经完全无法与宋代比较了。在清代,一个完全没有内力,只
是智商较高,并善于逃脱术的男孩,居然成为全国瞩目的英雄人物,在中国与俄
国的对抗中立下大功,并娶了很多妻子。这似乎是那些在历史上拥有许多高深内
力的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成就。毕竟,世界已经进入火器时代和智力时代,中国虽
然发展较慢,也不可避免。上古和中世纪的浪漫传奇和英雄主义不见了,成了过
时的古董。然而这一趋势却与当代的潮流更为接近。所以无怪乎大多数中国读者
喜欢《鹿鼎记》,连查教授也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

  然而,除了格斗本身和格斗家们的事迹之外,这些小说还包含有关中国历史
文化的更多的内容,例如关于宗教。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期内,关于内力和格斗的技巧基本上掌握在一些僧侣手中,包括佛教、道教、
伊斯兰、火教等等,许多格斗典籍常常与宗教经书混在一起。但这种情也有变化,
到了明代,五个主要的击剑流派(指五岳剑派)之中,倒是有三个与僧侣无关,
佛教和道教的僧侣领袖,虽然很有名气,但很少出面,却很乐意在幕后策划,拜
火教的领袖也是深居简出,但这时的拜火教已经退化成一个普通团体了,因为没
有任何与宗教有关的仪式。

  我下面就将几部主要著作的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以方便读者选择。

  《天龙八部》:探讨了对男女之情的几种看法。本书似乎有三个男主人公,
他们后来成为朋友。其中的萧看起来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而段则与他相反,是个
好色之徒(但尊重女性),另外一个(虚竹)介于二者之间,心里一直想禁欲,
但当美女来到眼前时,又惊又喜,最终成了一个国王的女婿,而且是一个女性社
团的领袖。他们最终都成了英雄,反映了作者对这一问题所抱有的宽容态度。另
外还有许多次要角色,可以看作是他们的变种,例如段的父亲,是一个彻底的好
色之徒,最终吃了一些苦头;慕容为了事业完全不在乎男女之情,甚至加以利用,
遭到可耻的失败;游坦之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刺激,成了一个受虐狂;少林素
的僧侣领袖后来被人发现有私生子,......诸如此类。

  《射雕英雄传》:对人类的智力的作用提出了质疑。书中有五个拥有最强内
力的人,骄傲地将他们自己封为五个方向的虚拟君主(原文如此)。但在小说结
尾,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并不比一个略有弱智的青年更强。书中一个似乎是拥有
罕见美貌和聪明的女子,最终也被这个青年拥有了。更为微妙的是,这五个虚拟
君主中的那个西方君主(译者注:欧阳锋),后来似乎拥有最强大的内力,但他
的智力情况却更糟――成了一个严重的失忆症患者。

  《神雕侠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兴起之初的畜牧业状况。书中有一个
孤独的少女,是一位养蜂专家,但看来这个行业在当时实在不受重视,她的唯一
的一个学生――后来成了她的丈夫――并没有学会这门技艺,而是成了一个养雕
专家,并因此一举成名。最后这门技艺只好传给了一个无所事事且极富孩子气的
百岁老人。当然,他们都是很高级的格斗家,特别是其中的养雕专家后来可以通
过吼声指挥许多动物,但其中唯独没有蜜蜂。他的妻子曾经想通过蜜蜂向他传递
消息,但他视若无睹。

  《笑傲江湖》:反映了中国古代同性恋者的悲惨遭遇。第一个同性恋者为了
保护她的同性恋对象而被杀死。另外两个更加可怜,因为还没有找到同性恋的对
象,但作者强烈暗示,他们最终将发展成为与第一位同性恋者一样的人,也就是
说,他们最终将成为同性恋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是
自愿通过外科手术放弃男性特征的,但是其中的东方不败在完成之后几乎放弃了
他的事业,而岳和林则认为这才是他们事业的开端。他们在这部小说中并不是唯
一进行了这种外科手术的人,还有一个刀手田,后来改名为不可不戒,但他的情
况有所不同,他的手术是被人强迫完成的,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宽容,没到另外那
三个人的厄运,但他日后是否会成为同性恋者则不得而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书中强烈主张内力的岳,后来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但在书中,他除了暗杀了两
位女性佛教僧侣领袖之外,对别人的危害并不严重;而且这次暗杀并不符合他的
目标,因为在后来五派合并的时候,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领袖,这两位女性一定
会选择他而不是另外一个人。

  《碧血剑》:书中的主人公是内力没落之前的最后代表人物。内力的没落首
先表现为精神上的没落,袁本来是一个英雄的儿子,但这一点在他身上看不到一
点痕迹,他从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长大,对现实一无所知。在离开了他学
习的山区之后,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他娶了下山之后认识的
第一个女子为妻。一开始,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模仿周围的人,比如将自己打扮成
一个青年学生,虽然他从未正式上过学。他的行为受到从小接受的道德教育的约
束,但内心中却被一个已经过世的狂放男子的事迹所吸引,后来知道这个人刚好
是他的岳父,这或许平衡了他由于仓卒订婚所产生的失落心情。然而这种情绪的
摇摆使他一事无成,最终流亡海外,直至清代,他的同学归辛树被杀死的时候也
没有一点消息。(中国网)